很快,会议室里的人都走光了,只剩下李加诚一人,呆呆地坐在主位上。
看着空荡荡的会议室,他的内心颇为复杂。
如果,如果再给他三年时间,不,哪怕是两年时间,他便可以将和记黄埔彻底消化,把负债降低,从而满血复活。
收购和记黄埔,哪怕得到汇沣银行的帮助,他所付出的代价也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够弥补的。
蛇吞象的壮举背后,是长达数年的消化阵痛期。
就如包裕刚,也同样如此。
当初,为了夺得九龙仓的控股权,包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至今,两年过去了,包裕刚依然还没有恢复元气,依然在小心翼翼地整合资源,偿还债务。
要知道,包裕刚可是老牌香江华人首富,要不是林浩然出现,这个首富的位置还属于包裕刚。
连包裕刚都如此,更别提李加诚了。
而李加诚,入主和记黄埔尚不足一年时间,想要恢复元气,起码要好几年时间。
他原本的计划是利用长江实业的现金流、和黄的土地储备,通过开发地产项目快速回血,逐步偿还债务,并盘活和黄的其他业务。
在另一个世界里,他便是如此做的。
吞并和记黄埔后,一边加强对和黄的掌控,一边恢复元气。
直至1984年,逐渐恢复元气的李加诚开始着手开发黄埔船坞,打算在黄埔船坞旧址兴建94栋住宅大厦,另建大型商场。
而到1989年,仅仅是在黄埔船坞旧址这块地皮上开发了数年的黄埔花园,总收入已经高达92亿港元,纯利润高达52亿港元。
除此之外,在黄埔花园还持有高达169万平方英尺的商场作为收租用途,每个月都有稳定的租金收入。
可以说,李加诚靠着黄埔船坞这块地皮,赚得盆满钵满。
不过,这个世界因为林浩然的出现,这种局面已经彻底发生了改变。
人算不如天算。
谁能料到,因为林浩然的出现,香江地产市场衰退提前了?
谁又能料到,会突然杀出林浩然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对手,根本不给他喘息的机会,一出手就直指命门?
“两年……哪怕只要一年……”李加诚喃喃自语,声音里充满了无尽的遗憾和苦涩。
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让他顺利开发一两个大型楼盘,资金链就能活过来,他就有足够的底气应对任何挑战。
可是,商场如战场,敌人怎么会给你休养生息的时间?
从得罪林浩然开始,他就注定不可能如包裕刚那般低调地猥琐发育了。
林浩然这一击,时机抓得太毒太准了!
正好打在他旧力已尽、新力未生的最关键节点上。
他现在面临的,是一个无解的死局:
继续价格战,每天巨额亏损,现金流快速枯竭,可能撑不到债务到期就先行崩溃。
停止价格战,立刻向市场暴露和黄及其本人的虚弱,信心崩塌,银行逼债,股价暴跌,可能死得更快。
出售资产自救,在对方明知你急用钱的情况下,根本卖不出好价钱,等于割肉饲虎,而且远水难救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