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夏守忠求助(2 / 3)

着每一个人的耳膜和热血。

“前进!”传令官们的嘶吼在各个阵列中响起。

轰隆隆!

仿佛沉睡的猛兽苏醒,巨大的钢铁阵列同时动了起来。

先是前锋营的数千骑兵,如同一股骤然决堤的玄色洪流,在传令旗号与号角催促下,猛然启动。

无数马蹄踏在地上,起初是沉闷的噗噗声,汇在一起便成了雷霆万钧的轰鸣。

大地在这铁蹄之下呻吟颤抖。

骑兵操控着躁动的战马,马匹在奔跑中渐渐提速,披风在身后拉成直线,如同展开的黑色旗帜。

紧接着是主力中军。

万骑奔腾,如同奔涌的江潮被推入狭窄的河道,骤然加速,势不可挡。马蹄扬起冻土、碎草和冰碴,形成一片遮天蔽日的尘雾。

无数双眼睛透过面甲注视着前方,目光锐利而专注。整个队伍没有任何杂乱,保持着严整而充满动力的冲锋队形,如同一个高速移动的、由人和马组成的巨大战争机器,以不可阻挡之势向西面广袤的草原奔涌而去。

铁流奔腾,势如破竹。

轻骑兵的优势在此刻展露无遗。

没有重甲的束缚,没有庞大辎重的拖累,他们像离弦之箭,速度越来越快,动作轻灵而致命。三万人的庞大队伍,在广阔的天地间竟展现出一种奇异的流畅与协调。

很快,整个大军阵列如巨兽疾行,前锋已变成模糊的黑点,主力则如黑色毯子般覆盖了关外大片原野。

巨大的蹄声汇成持续不断的闷雷,从居庸关城一直传到关内的山谷深处,久久回响。

苏慕白站在关墙高处,目光追随着那远去的洪流。

黑色的浪潮逐渐在视野中变细、拉长,最前方的骑兵已如墨线般嵌入远方的地平线。

烟尘滚滚,遮天蔽日,如同一头巨大玄兽喷吐的吐息,向着草原深处延伸、弥漫。

那蹄声即使远去看不见人影时,也仍顽强地通过地面震动隐隐传来,敲打着每一个留守者的心脏。

最终,一切归于尘土飞扬的朦胧。

最后一名斥候的身影也消失在燕山山脉与天际草原相接的苍茫之中。

只剩下巨大的、被无数铁蹄践踏过的狼藉地面,还有空气中久久不散的尘土味道和一丝丝铁锈与马汗混合的气息。

居庸关内外,重归空旷。

只有偶尔几声战马在关内营地的嘶鸣,以及关城上被风吹得猎猎作响的旗帜,提醒着人们刚才那场沉默却惊心动魄的告别。

塞外的风,呜咽着吹过关隘,卷起地上的枯草碎叶,吹向那片三万铁骑决然奔赴的、杀机四伏的辽阔战场。

帝国的战争机器,已隆隆启动,绑在了那遥远的北方草原之上,再无退路。

苏慕白伫立良久,风吹拂着他的官袍,也仿佛带走了他身上残存的温度,他感到一丝沉重,如同脚下的城墙。

朔方军三万铁骑冲出居庸关隘口,踏碎塞外薄霜的同一日,沉寂经年的神都开国勋贵集团,骤然挺直了他们曾因惶恐而佝偻的脊梁。

西海沿子骤起的滔天战火,非但未能成为压垮他们的巨石,反而成了撬动皇权、重获生机的支点。

四王八公的府邸,往日紧闭的门扉霍然洞开,沉寂多年的车马再度辚辚,碾过神都平整的青石板御道,带着一股压抑已久、此刻终于喷薄而出的意气风发。

南安郡王,这位沉寂多年的郡王,被一道明黄谕旨推到了风口浪尖——受命为西海边军主帅,总督征西军务。

这道旨意,如同一块投入深潭的巨石,在勋贵圈子里激起千层浪花。

失落的权杖骤然回归掌心,随之而来的便是百倍张扬的声势。

朱雀大街上,锦旗蔽空,绣着斗大“南安”二字的帅旗在料峭春风中猎猎招展,几乎要刺破铅灰色的天幕。

甲胄鲜明的亲兵开道,南安郡王高踞于神骏的西域龙驹之上,身披御赐的明光鱼鳞铠,头盔上赤红盔缨随风舞动,腰背挺得笔直如苍松。

街道两旁,早已被闻讯而来的勋贵子弟、旧部亲眷以及无数看热闹的京中百姓围得水泄不通。昔日依附于四王八公、在京营中握有实权的将门子弟等人,此刻皆着簇新的武官袍服,策马扈从于帅旗之后,脸上俱是掩不住的扬眉吐气与勃勃英气。

街道两旁酒楼雅座的窗口,挤满了花枝招展的诰命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