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钢铁的航迹,思想的碰撞(1 / 2)

“镇远号”的汽笛声如龙吟,宣告着一个时代的启航,也撕裂了应天府港口数百年来的宁静。

没有帆,巨大的船体却自行破开江水,涌动的白色浪花向两侧翻滚。两根高耸的烟囱喷吐着浓密的黑烟,如同两支指向天空的巨笔,书写着工业时代的第一行诗篇。

船上的老水手们,一辈子与风帆和缆绳为伍,此刻却只能呆滞地抓着冰冷的钢铁栏杆,看着脚下这头巨兽以一种完全违背自然常理的速度,逆着江风,奔向大海。

他们的世界观,正在被脚下钢铁甲板的每一次震动,无情地碾碎。

舰桥之内,气氛却截然不同。

“左舵五度,航速提升至十二节,我们要在入夜前通过舟山群岛。”邓世昌的声音冷静而清晰,他的眼睛没有去看海面,而是紧盯着面前黄铜罗盘和一张铺开的精密海图。

朱棣站在他身旁,双手负后,眼中燃烧着兴奋的火焰。他能感受到脚下锅炉传来的澎湃动力,那种将风浪踩在脚下的绝对掌控感,让他浑身的血液都在沸腾。

“邓舰长,”朱棣凭着多年的经验,看了一眼天边的云层,“今夜子时,风向转东南,我们若走外海航线,可借风力,航速至少能再快三节。”

这是老一辈航海家的智慧,是刻在骨子里的本能。

邓世昌闻言,并未抬头,只是伸出戴着白手套的手指,在海图上轻轻一点。

“王爷,根据气象部门通过电报传来的最新数据,东南方向三百里外有一个低压气旋正在形成,子时风力虽大,但浪高将超过五米。‘镇远号’虽不惧风浪,但会影响航速的稳定性,并额外消耗百分之十五的燃煤。”

他又指向另一条用红线标注的航线。

“走这条内海航道,虽然航程远了五十里,但全程风平浪静。我们的蒸汽机可以保持在最优功率输出,最终抵达时间,只会比您的方案晚半个时辰,但燃煤消耗,能节省三分之一。”

邓世昌抬起头,目光平静地看着朱棣:“大伯的作战手册第一条:战争,首先是一场成本核算。我们是去打仗,不是去赛船。”

朱棣愣住了。

他看着邓世昌,看着他手中那份写满了数字和符号的航行计划书,再看看那些一丝不苟地记录着锅炉压力、蒸汽温度的年轻军官们。

他忽然明白,他熟悉的那个依靠经验和勇气的战争,真的已经过去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由数据、公式和精密计算构成的,冰冷而高效的战争机器。

而他,就是这台机器的最高指挥官。

一种前所未有的豪情,在他胸中激荡。

“好!就按你的计划来!”朱棣大笑,重重地拍了拍邓世昌的肩膀,“本王今天,也学到了一课!”

就在此时,一名通讯兵快步走进舰桥,递上一份刚刚通过旗舰搭载的短途电报机接收的加密文件。

“报告王爷!天眼系统传来最新情报!”

朱棣接过文件,展开一看,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森然的杀意。

情报上,详细描绘了他们的敌人。

一个名为“绯红十字骑士团”的武装组织,是这次远征的先锋。他们的旗帜是白底红十字,成员多是狂热的信徒,作战悍不畏死。

情报附上了他们主力战舰的详细图纸——一种名为“盖伦”的三桅木质帆船,船身两侧密密麻麻布满了数十门火炮。虽然口径不大,但胜在数量众多,擅长在靠近后形成交叉火力,而后进行接舷战。

“狂信徒?接舷战?”朱棣冷哼一声,将情报递给邓世昌,“一群还活在梦里的海盗。”

邓世昌看完,神情却变得凝重起来:“王爷,不可轻敌。情报最后指出,这个骑士团的背后,是数个西方强国组成的联盟。他们的目的,不仅仅是贸易,而是……征服。”

征服!

这两个字,像两把淬了冰的尖刀,狠狠刺入朱棣的心脏。

他原本以为这只是一场利益之争,一场为了黄金航路的商业战争。可现在看来,这分明是一场文明与文明的对撞!

他攥紧了拳头,骨节捏得发白。之前那份将敌人视为“练兵靶子”的轻松心态,消失得无影无踪。

“传令下去!”朱棣的声音变得低沉而冷冽,“全舰进入一级战备状态!炮手二十四小时轮值,主炮炮弹上膛!我们面对的,不是一群海盗,是一群想要敲碎我们家门的疯狗!”

“是!”

肃杀的气氛,瞬间笼罩了整艘战舰。

也就在这时,桅杆最高处的瞭望手,猛地敲响了警钟,发出了声嘶力竭的呐喊:

“正前方!发现烟柱!十一艘!是十一艘不明船只!”

全舰猛地一震!

朱棣和邓世昌同时举起了陈玄特制的“千里镜”,望向海天尽头的那个方向。

只见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