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的议事,以一种近乎荒诞的寂静收场。
百官们如同被抽走了魂魄,行尸走肉般退下。他们脑中反复回响的,是陈玄那番石破天惊的言论,以及皇帝朱元璋最后那句霸道无比的“就这么定了”。
暖阁之内,熏香袅袅,却驱不散空气中那股凝重的气息。
朱元璋屏退了所有太监,只留下陈玄和太子朱标。他亲自走下龙椅,来回踱步,那双曾定鼎天下的眼眸里,此刻写满了激动、困惑,甚至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他停下脚步,死死盯着陈玄,声音有些干涩:“大哥,这个‘募股造舰’的法子,咱信你能成。可最要命的,还是人!”
朱元璋的眉头紧锁,手指敲击着桌面:“造定远舰,需要多少顶尖的船匠?建立你说的那个‘工业心脏’,又需要多少懂得格物之学的算学大家、格物大家?这些人,去哪找?靠格物院那几百个学生,就算是累死他们,怕是十年也造不出一艘船的龙骨吧!”
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人才的培养,需要时间。而眼下,大明最缺的,就是时间。
朱标的脸上,也露出了同样深沉的忧虑。父皇说的没错,钱可以去“骗”,可人,却骗不来。这才是真正卡住大明脖子的那只手。
看着他们父子俩的表情,陈玄的脸上却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
“重八,标儿,你们说的对,人才,是万物之本。”他缓缓开口,“所以,在向你们提出‘工业心脏’计划之前,我已经为此,准备了整整半年。”
他从袖中取出一份名册,递给朱标。
“我将其命名为——‘火种计划’。”
朱标疑惑地接过名册,打开一看,瞳孔骤然收缩。
名册上,密密麻麻记录着上千个名字。每个名字后面,都详细标注了其出身、年龄、特长——有在籍的年轻工匠,有因战乱流离失所的孤儿,甚至还有一些怀才不遇、穷困潦倒的算学士子。
“大伯,这……”
“这半年,我让钱庄的暗线,在整个大明,乃至周边的藩属国,秘密寻访了一千名最具天赋、心性坚韧且身家清白的年轻人。”陈玄的声音平静,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
“他们,就是我为大明工业心脏,准备的‘火种’。”
“我已在城南工业区旁,建立了一座全封闭的‘格物院特别进修所’。这些‘火种’,将在这里接受最严格的训练和最高深的知识传授。”
朱元璋和朱标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撼。他们没想到,陈玄早已在他们不知道的地方,布下了如此深远的一步棋。
“可……可谁来教他们?”朱元璋还是问出了关键,“就算把全天下的名匠都请来,也教不出能造‘定远舰’的人才。”
“我来教。”陈玄淡淡道。
他抬起手腕,那块奇特的“怀表”上,闪过一道微不可查的光芒。
【叮!检测到宿主正在实施“火种计划”,符合文明级投资标准!】
【系统将为您提供一次性的“知识灌输”权限,您可以将《工业基础理论与实践》打包,定向传输给选定的目标。注:仅限于理论知识,实践能力需目标自行学习掌握。】
陈玄心中了然,对朱元璋父子说道:“我有一套独特的教学之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让他们掌握足以理解‘定远舰’图纸的理论基础。”
“但,”陈玄话锋一转,神情变得严肃,“他们只是拥有理论的‘种子’,而非可以直接开花结果的大师。他们需要实践,需要试错,需要将脑中的理论,与大明现有的材料、工艺相结合。”
“这个过程,会很艰难,会烧掉无数的钱财,甚至会失败很多次。重八,标儿,你们……有这个觉悟吗?”
这个问题,比直接要钱,更让朱元璋感到了压力。
他看着陈玄那双深邃的眼眸,沉默了许久,随即重重点头,眼中是前所未有的决绝:“咱明白了!咱不仅要给你钱,还要给你权,给你整个大明的支持,让你的这些‘种子’,在咱大明的土地上,长成参天大树!”
“传旨!”朱元璋的声音斩钉截铁,“封陈玄为‘皇家工业总署’第一任总督,总领大明一切工业事宜!太子朱标为副总督,辅佐之!”
“工业总署,独立于六部之外,直属于朕!朕要让它,成为大明最锋利的剑,最坚固的盾!”
【修改版】第164章第一次锻造,与不完美的奇迹
十日后,应天府城南,新建的皇家工业区。
昔日荒凉的郊野,此刻已经初具规模。数十座高大的脚手架拔地而起,一座座巨大的厂房正在蓝玉的工程兵团手中飞速成型。
而在工业区的核心位置,一座刚刚落成的,编号为“一号”的锻造厂房内,正进行着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观摩。
朱元璋和朱标一身常服,站在厂房二层新修的观察走廊上,神情凝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