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天平的两端,世界的价码(1 / 2)

文华殿内,死一般的寂静。

朱元璋的问题,如同巨石投入深潭,激起的不是波澜,而是沉重到令人窒息的压力。

陈玄没有立刻回答。

他走到那座名为“星辰熔炉”的宏伟沙盘前,用手轻轻拂过那些精巧的钢铁高炉和密如蛛网的铁轨模型。

“重八,你知道,要建成这座城市,意味着什么吗?”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朱元璋和朱标。

“它意味着,我们为‘定远舰队’筹集的那五千万两白银,只是一个开始,一个微不足道的零头。”

“它意味着,大明未来十年国库的全部收入,都要一文不剩的投入进去。”

朱元璋的瞳孔猛地一缩。

“它意味着,我们要征召至少三百万的青壮,不是去当兵,而是进入矿山,进入工厂,成为这个庞大机器的螺丝钉。”朱标的脸色也变了,三百万青壮脱产,对一个农业帝国来说,这简直是自掘坟墓。

陈玄的声音愈发平静,也愈发冷酷。

“但这些,都还不是最重要的。”

他顿了顿,说出了那个真正的,足以颠覆整个帝国的价码。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改变这个国家的规矩。从今天起,在大明,能设计出更高效齿轮的工匠,要比吟诗作对的状元,更尊贵。能计算出高炉最佳配比的算学家,要比熟读经义的大儒,更有用。”

“朕,要你下一道圣旨。”陈玄直视着朱元璋的眼睛,“一道告诉全天下人的圣旨。”

“万般皆下品,唯有格物高!”

“轰!”

这句话,如同一道真正的惊雷,在朱元璋和朱标的脑海中炸响。

这已经不是改革了。

这是在掘大明朝,乃至历朝历代,以儒家思想立国的根!

“大伯,不可!”朱标终于忍不住,失声喊道,“如此一来,天下必然大乱!那些读书人,那些士绅官僚,他们会疯的!这……这是在动摇国本啊!”

朱元璋没有说话,但他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道圣旨一旦颁布,将会在朝堂之上掀起何等恐怖的风暴。那些平日里温文尔雅的御史言官,会像疯狗一样扑上来,用口水和生命来捍卫他们赖以生存的秩序。

“国本?”陈玄冷笑一声,他转身面对朱标,眼神锐利如刀,“标儿,我问你,什么是国本?”

“是那帮士大夫的清谈,还是让百姓吃饱饭的粮食?”

“是写在书本里的道德文章,还是能抵御外敌的钢铁炮船?”

他伸手,将沙盘上的一艘微缩“定远舰”模型拿在手中,又拿起另一艘从斥候电报中复原的,挂着十字旗的西方战舰模型。

“砰”的一声,他将两个模型重重地撞在一起。

“定远舰”模型纹丝不动,而那个十字旗战舰模型,则被撞得四分五裂。

“当敌人的舰队出现在长江口,兵临应天城下的时候,你能指望谁?是那些高喊‘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老臣,还是能造出更强战舰的工匠?”

“我们现在,就在一艘正在沉没的大船上!”陈玄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压迫感,“船上的人,有的在争论家具该如何摆放,有的在指责凿船引水的人破坏了规矩!而我,是在告诉你们,我们必须立刻,就在这艘破船的甲板上,用它的一切,来造一艘能驶向未来的新船!”

“这个过程,会很吵,会砸烂很多东西,会牺牲很多旧的利益!”

“但总好过,我们所有人,抱着那些所谓的‘国本’,一起沉进冰冷的海底!”

陈玄的话,像一记记重拳,打在朱标的心口。他描绘的那幅亡国灭种的惨烈景象,让他遍体生寒,再也说不出一句反驳的话来。

朱元璋紧紧攥着拳头,指甲深深嵌入掌心。

他的一生,都在战斗。与贫穷斗,与元廷斗,与陈友谅、张士诚斗。他以为自己当了皇帝,就可以安稳的将这个江山传下去。

可现在,他才发现,真正的敌人,一个他甚至无法理解的敌人,已经站在了门外。

稳定?

规矩?

在一个要将你彻底抹除的敌人面前,这些东西,一文不值。

生存,才是唯一的道理!

他猛地站起身,那股从尸山血海中磨砺出的,属于开国帝王的滔天霸气,再次充斥了整个大殿!

“乱,就乱!”

他发出一声低沉的咆哮,像一头被逼入绝境的猛虎。

“朕的江山,朕自己来扶!”

“朕就怕,到时候连个能扶的江山,都没了!”

他一步步走到陈玄面前,双眼中的血丝,与当年在濠州城下,决定拼死一搏时,一模一样。

“大哥,你来拟旨!”

“朕,要亲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