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也让沈一贯沉默了,他也不理解为什么这一次刑部如此团结一心,要帮着辽王翻案。
沉默了许久的苏泽说道:“刑部不是为了辽王,而是为了阁部之争。”
“阁部之争?”
苏泽点点头,从沈一贯说的信息,苏泽已经猜到了形势。
阁部之争,这是贯彻整个大明朝的官场斗争暗线。
简单的说,就是作为决策机构的内阁,和执行机构的六部之间的权力之争。
刑部尚书毛凯对刑部的控制力不足,他虽然投靠了张居正,却在刑部压力下不敢表态,只能在家装病。
而刑部侍郎洪朝选长期在刑部任职,所以成了刑部推举出来,和内阁争权的打手。
洪朝选为辽王开脱,除了和张居正的私仇之外,也是刑部要和内阁争夺权力,只是辽王案正好就成了双方争夺权力的关键。
阁部之争的根源,还是内阁这个机构的名不正言不顺。
内阁有宰相之名却没有宰相之实,有宰相之责却没有宰相之权,内阁的含金量,完全要看阁臣自己的能力。
内阁强势的时候,六部就是彻彻底底的执行机构,面对内阁的命令只能执行,沦为内阁的下僚佐吏。
而内阁弱势的时候,六部也会争夺内阁的决策权。
刑部争夺的自然不是辽王这个案子的结果,而是在和内阁争夺案件的审理权。
而这也不是刑部侍郎洪朝选一个人的意愿,而是整个刑部官员的共同意志。
隆庆内阁自从徐阶罢相后,内阁辅臣越发的霸道,六部逐渐成为内阁的附庸,辽王案成了阁部之争的导火索,在洪朝选的奏疏送到京师后,彻底爆发出来。
而之所以第一个冒头的是刑部,那是因为刑部这种专业化的机构,晋升途径相对单一,内部成员往往更有凝聚力,更容易抱团。
而且这些专业化的部门,往往有一种“我是内行所以要听我的”的气氛。
苏泽前世也和这些部门的人接触过,他们往往有一种精英自治的口号,提倡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反感所谓的“外行领导内行”。
“教授治校”,“教授管理医院”,这类的口号也都是他们喊出来的。
可实际效果如何?
在苏泽看来,学阀搞的是人身附庸关系那一套,介于奴隶制度和种姓制度之间,甚至还不如大明的封建官僚呢。
苏泽向两人解释道:
“刑部不满内阁插手辽王案件,要保证刑部办案的独立性,所以激烈反对张阁老票拟的意见。”
“这件事已经不是辽王案件本身了,而是内阁和六部之间的事情了。”
罗万化还是一脸茫然,沈一贯似乎懂了一点什么。
苏泽拿起桌子上申时行刚抵达湖广时候写给自己的信,提起笔写起了回信,他需要从申时行那边知道更多关于辽王的案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