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圣人无名(4 / 5)

; 历史上也是这样,李春芳离职后,高拱张居正斗争立刻公开化,这也是隆庆皇帝死的早,要不然就是另外一场内阁大战了。

    揉了揉眉头,其实皇帝也对六科都察院烦透了。

    隆庆皇帝又想起了去年的元宵灯会,也是这帮言官反对,内阁才迫于压力不肯办。

    整个隆庆二年,皇帝也是多次惩罚言官的,但是这些人依然不断的闹事。

    苏泽奏疏中那句,“宪纲肃而谠论兴,官谤息而实事举”,也确实让皇帝心动了。

    但是心动还是不够的。

    涉及到言官系统的改革,如果没有内阁的强力支持,强行改革反而会惹得一身骚。

    权术强如嘉靖,有时候面对言官也是无可奈何。

    苏泽对于六科和都察院的改革方案,以六科督导都察院,在以都察院督查地方,用绩效来约束言官,扭转务虚空谈的风气,作为皇帝自然是支持的。

    但仅仅是李春芳一个人的意见,还不足以让隆庆皇帝改变想法,年关将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隆庆皇帝又问道:“是卿一人的意见,还是内阁的公论。”

    李春芳说道:

    “通政使今早刚刚将苏泽的奏疏送到内阁,这是臣一人之见,但是也可以是内阁的公议。”

    隆庆皇帝明白了李春芳的意思,就是这份改革六科和都察院的方案,内阁整体上是支持的。

    也对,无论是高拱还是张居正,都是想要变革的。

    赵贞吉虽然在政治上偏向保守,但是身为内阁辅臣,应该也会支持改革台谏。

    皇帝更加动心了,但是他还是叹气说道:

    “可六科都察院那边?”

    李春芳却智珠在握的说道:

    “陛下只要愿意支持苏子霖的奏疏,臣自然有办法。”

    隆庆皇帝疑惑的看向李春芳,但是看到李春芳不想说的样子,他只能说道:

    “若是能让六科都察院少些物议,那可以按照苏泽的奏疏试行。”

    李春芳得到了皇帝的承诺,又对身后的李一元说道:

    “李通政使,这份奏疏能否留在宫中一阵子,不要发到六科。”

    “这个。”

    李一元迟疑了,滞留奏疏,这是违反工作纪律的事情。

    但是看到皇帝和内阁首辅的目光,李一元这个区区通政使,也只能拱手称“唯”。

    ——

    腊月二十二。

    史馆已经锁衙了,今天一大早,沈一贯就冲进了苏泽的家。

    “子霖兄!六科和都察院打起来了!”

    苏泽疑惑的看向沈一贯。

    腊月十九日,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