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沈一贯立刻说道:
“山东道监察御史方学民。”
苏泽没听说过这个名字,沈一贯继续说道:
“这方学民是山东道资深御史,和被贬官的雒遵是同年好友。”
沈一贯又补充说道:
“上次沈思孝亲随的勘合,也是这个方学民签发的,因此他还被罚俸三个月。”
原来如此。
苏泽拿起奏疏,沈一贯说道:
“子霖兄,你是要上书相救武清伯世子吗?我也要一起上书!”
罗万化也点头说道:
“我也要!”
就连王家屏和张位也站出来要求附署。
苏泽看着一众好友,心中升起一股暖意,点头说道:
“等苏某写完奏疏,再请诸位同年附署!”
——
通政使李一元没想到,自己在离任之前,竟然又遭遇了一次政治风暴。
九卿廷推刑部侍郎的名单已经送到了皇帝面前,就等着皇帝御批,自己就能从通政使这个火坑上卸任了。
可没想到,方学民的一封奏疏,再次引起了科道风暴,大量御史开始上书弹劾武清伯世子。
而政治嗅觉灵敏的李一元,也很快意识到这场风暴的中心不在武清伯世子这个外戚上。
果不其然,四月十日的上旬休沐结束后,朝廷的风向开始针对登莱开港,不少官员开始上书抨击登莱开港了。
有的官员说登莱距离京师太近,开港会引来倭寇,重蹈世宗朝的倭乱。
有的官员说朝廷在登莱开港扰乱了山东的风气,让百姓争相出海不事农耕,影响了国家的根本。
还有拿着鲸鱼说事的,认为捕杀鲸鱼是不祥的征兆,日后必定会招来天谴。
这场政治风波越来越大,内阁最支持登莱开港的高拱和张居正,甚至亲自下场驳斥群臣,但是外朝的声浪越来越大,内阁的强硬态度,反而让上书的大臣变得更多。
在京师民间,小报《新乐府报》上的一篇文章也在疯传。
《新乐府报》上,刊登了当年世宗嘉靖皇帝寻访龙涎香的旧事。
世宗痴迷于龙涎香,曾经多次派人寻访,要求户部去沿海搜访。
特别是嘉靖四十一年宫内的一次火灾,将嘉靖皇帝所藏的香料焚毁,嘉靖又下旨命令户部搜寻。
当时的户部尚书高耀进献龙涎香八两,嘉靖皇帝大喜,赐给了高耀七百六十两,同时皇帝还给高耀加加太子少保以示奖励。
高耀是严嵩党羽,后来严党倒台后,才发现这八两龙涎香,其实本来就是宫中的藏品,是宫人趁着宫中大火偷出来,再由高耀进献的。
而高耀上位户部尚书,是他献了八座别府给严世蕃才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