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出大明朝赋税最终的五个府,就是南直隶的苏松常嘉湖五府。
一直到最后,这篇文章提出尖锐的观点,那就是南北税赋不均,炮轰大明的税收政策。
好家伙,这么尖锐的吗?
苏泽说道:
“这些数字可不是普通人能搜集到的,写这文章的人,必然是户部的人。”
罗万化也点头,但是他说道:
“沈王二位同年也来过了,他们领着巡捕营找了半天,也没能找到这新《君子报》的印刷坊,更不要说这撰文之人了。”
罗万化忧虑说道:“南北问题再提,据说阁部也很头疼啊。”
南北矛盾,是大明的主要矛盾了。
这个问题在国初就有了,著名的南北榜事件,就是这场矛盾在大明国初的体现。
明洪武三十年二月会试,以翰林学士刘三吾主持丁丑科殿试。因所录51名全系南方人,故又称南榜。
会试落第的北方举人联名上书,告考官刘三吾偏私南方人。
但经复阅后上呈的试卷文理不佳,并有犯禁忌之语。有人上告说刘三吾暗嘱张信等人故意以陋卷进呈。朱元璋大怒,处理了相关官员。
六月,朱元璋亲自策问,取录任伯安等六十一名,六月廷试,所录六十一人全系北方人,故又称北榜。
从这件事后,明仁宗于洪熙元年采纳大臣杨士奇等人的建议,对南北科举分用南北卷,正式规定了按地域分配名额的录取原则,确定了“南人什六,北人什四”的比例。
南北卷制度,一直都是南方文人不满的一个原因。
但是攻击科举制度,也是在攻击祖宗之法,而且南北分卷也存在平衡地方政治势力的想法,这些议论也只能私下里反对。
这篇文章的立意就不一样了,不谈科举南北榜,而是谈论地方税赋,这下子就从读书人的利益,上升到了百姓负担上,南北之分就可以拿出来公开讨论了。
只能说这篇文章深得苏泽“三味”了。
如果不是罗万化了解苏泽为人,知道他不是这种持地方之见的人,甚至都要怀疑这文章是苏泽写的了。
苏泽拿起另外一份报纸,罗万化说道:
“《新乐府报》连刊三文,都是在谈大明盐法。”
“盐政?”
“对,前两篇文章都是在讲盐法之弊,最后一篇文章不仅仅讲了盐法,还讲了官办矿山、铁坊亏损的事情。”
好家伙,这《新乐府报》又翻出了“公私”这个老问题了。
其实这也是汉代《盐铁论》就开始讨论的问题。
而大明盐法的问题,确实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
明初实行开中法,加征盐税就是为了九边的军粮,开中法引导商人往边境运粮,换取盐引来获得收入,等于是国家用盐税来补贴边地,这时候的盐税相当于国防特别税。
自从开中法破产后,这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