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可迈出去后,事情也就这样,原本的那些惊疑恐惧都已经消散。
张居正古板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他放弃了计算利害得失,而是站在苏泽的立场上,设想着苏泽接下来会怎么样?
大概是,“下次一定还干”?——
皇宫中发生的事情,苏泽已经知道了结果。
在将个人奏疏变成了户部奏议后,张居正也在奏疏上署名后,执行奏疏需要的威望点大大降低。
最后只用了200点威望值,系统就强行通过了奏疏。
【使用200点威望值,强行通过奏疏。】
【《隆庆会计录》历时两年编完。】
【会计录对于统一国家财政做出了贡献。】
【但是宿主被皇帝拉回东宫,放弃了手上户部的事务。】
【大明国祚+1】
【剩余威望值:8点。】
看到这个结果,苏泽非常的欣慰,这一次他是在挖掘威望值的使用办法。
而苏泽所设想的没错,执行奏疏需要的威望,除了可以向系统“预支”之外,也可以向别人借。
这一次系统应该是“借”了张居正的威望值。
如果奏疏不只有自己的署名,而是户部的公议结果,强行推动奏疏的阻力就不是落在苏泽一个人头上。
这样就可以以小博大,通过一些个人上书难以做到的事情。
这一次苏泽借了张居正和户部的“势”,提前完成了《隆庆会计录》的编修。
国祚+1,历史上就是在张居正手上完成了《万历会计录》的编修,自己不过是提前了几年,这个国祚增长也正常。
只可惜皇帝又将自己拉回了东宫,看样子是不愿意自己在户部继续搞事了。
这么看来,自己的升官快车道是暂时走到头了。
没办法,和大明皇帝相处,基本上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从刚开始的赏识,到君臣相得,逐渐到分道扬镳,最后到君臣以难堪收场。
从嘉靖朝开始,几任宰相,罢官后还能安享晚年的,就只有高拱一人。
也正如苏泽对张居正所说的那样,容易改革的地方已经改了。
剩下的改革,必然要触动到皇权,或者官僚体系最根本的权力。
苏泽也感慨,隆庆确实是一个不错的皇帝。
自己闹了这么一出,得到的惩罚也就是淡出户部,回去给太子教书。
如果是别的皇帝,苏泽怕是已经贬谪出京了。
当然,皇帝这么宽仁,也和苏泽绑架张居正和户部有关。
去东宫教书就教书吧,反正山东清吏司的事务,苏泽也处理的差不多了,盐政改革的方案已经拿出来了,接下来只要在各盐所推广新制盐法,解除灶户的户籍限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