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请刊乡试答卷明正视听并肃典制疏》(1 / 5)

    苏泽还是在奏疏开头陈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窃惟国家取士,科场为大典;抡才首重公平,规制贵在严明。”

    “兹有隆庆四年顺天府乡试,已行放榜,本应士林归心,共庆得人。”

    “然榜出之后,物议汹汹,监生聚于文庙,泣诉有司不公。喧腾之口,多指摘官生举额偏倚,尤以解元张敬修位列榜首,引致群疑莫释,以为或有关节情弊,有司徇私。”

    “蜚语流布,非但寒天下向学之心,亦将损朝廷抡才之信,动摇国本,莫此为甚!若不速行澄清,恐滋弊窦,更生事端。”

    写完这些,苏泽就提出自己的办法。

    苏泽的办法有两点。

    简单说,就是《乐府新报》发行特刊,将中举官生子弟的考卷全部刊登在其中,交给京师读书人“学习观摩”。

    当然,这一点还是不能完全摧毁流言,作弊的手段多种多样,还有提前泄露考题等各种方法。

    而且读书人素来都是“文无第一”,科举阅卷本来就有主观成分,这样做也未必就能服众。

    于是苏泽提出第二点,就是请皇帝再给官生加试一场。

    加试就设在御前,由阁部重臣和翰林官员监考,考题就由皇帝亲自出。

    考完以后,再由考官审阅。

    加试并非重订名次,而是检验这些官生的才学,如果都能通过就按照原来的名次放榜。

    若是发现真有舞弊的,则当场将作弊考生逮捕下狱,追查科场弊案。

    同样加试的文章也作为增刊,由《乐府新报》印刷刊发,也可以作为下一届参加乡试读书人的范例文章。

    为了确保万一,苏泽还是将奏疏塞进了【手提式大明朝廷】。

    ——【模拟开始】——

    《请刊乡试答卷明正视听并肃典制疏》送到内阁。

    首辅李春芳、次辅高拱赞同,三辅张居正因为涉及到自己儿子,请罪在家。

    但是四辅赵贞吉票拟反对。

    礼部本来就反对顺天府乡试改革,更是反对由皇帝插手复试顺天府乡试。

    部内的压力,让赵贞吉票拟反对你的意见。

    隆庆皇帝又下令礼部议事,礼部提出反对意见,皇帝留中了你的奏疏。

    ——【模拟结束】——

    【剩余威望点:270点。】

    【是否花费50点威望点,确保奏疏完全执行?】

    但是他也没想到,这份奏疏会被礼部反对。

    但是仔细想想也对,任何改革都是要侵犯既得利益者的,而科举一直都掌握在礼部手里,礼部自然不能容忍苏泽三番五次改革科举制度。

    是啊,你今天改乡试,以后是不是要改贡试殿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