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里掏出四枚黄铜币,“四种报纸都来一份吧。”
报童有了收益,脸上的不耐烦一扫而空,他推回一枚黄铜币说道:
“客官,今日《乐府新报》休刊,所以只有三大报。”
说完报童开始说道:
“今日卖的最好自然是商报了,年关将至,这商品行情涨跌,就是大家最关心的事情。”
报童将一份《商报》递上来说道:
“而且今日的商报,可是刊有发财的仙法!”
中年商人立刻问道:
“发财的仙法?”
报童立刻说道:“是啊!这报纸上都写了,大同范氏在京师的商号,一个月前,在大宗粮食交易市场买了十单蔗糖的单,约定就是年前交付。”
“年关将近,今年京师百姓的手头宽裕,都想要买点糖回去过年。”
“蔗糖大涨,范氏商号直接就这十单蔗糖买单卖出去,凭空得了一倍利!”
这时候,那个掉色棉袄的中年人问道:
“范氏商号就卖的买单?没有卖糖?”
报童摸着头说道:
“听说就是买单,薄薄的一张单子,就翻了一倍利!”
“不过我也不懂什么叫做买单,就知道范氏商号大赚一笔,说是腊八要在商号前施粥千份呢!”
报童说的绘声绘色,茶馆其他客人听完纷纷喊道:
“来一份《商报》!”
“我也要一份!”
报童立刻喊道:
“好嘞!”
等到报童将报篓里的商报都卖出去,那个中年富商脸上露出得意的表情。
年轻官宦子弟问道:
“今日卖的次好的,是哪份报纸?”
报童半天才明白什么叫做次好,果然读书人都是文绉绉的,他说道:
“自然是《新君子报》了!”
“为何?”
“《新君子报》在民间叫第二官报,它是除了《乐府新报》外时政报道最多的,甚至它还经常有一些《乐府新报》没有的独家消息!”
“这次兵部弹劾定国公,定国公上书请罪的消息,就是《新君子报》率先刊登的。”
“事关苏翰林,这自然是京师年前最大的朝廷新闻了。”
听到苏翰林三个字,在场三个人都有了微妙的表情变化。
而说到“苏翰林”三个字,报童满脸的崇敬。
还是这个官宦子弟问道:
“报纸上有事关苏翰林的新闻,就能卖得好吗?”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