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武监教育论奏议》(2 / 5)

sp;大明武监,成为各国在变法中首先考察的对象,大明武监成为今后几百年军校制度的典范。

    武监培养的进步军官团体,深远的影响了大明政局。

    国祚不变。

    ——【模拟结束】——

    【剩余威望点:230点】

    【本次模拟不消耗次数,剩余2/2】

    这份奏疏皇帝果然立刻就同意了。

    但是看样子这个进步军团团体,要在百年后成为影响大明国祚的一股力量啊。

    苏泽关闭系统,“世间本无万全法”,他今日提出设立武监,是为了富国强军,也管不了百年以后的事情。

    百年以后的事情,只能依靠后人的智慧了。

    反正在近期来看,这个团体还要依附在大明体制之下,很长时间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

    苏泽夹着奏疏,又在晚上拜访了赵贞吉,次日找到了工地山的定国公徐文壁。

    徐文壁简单看完了奏疏,大笔一挥署名签字,然后敦促苏泽尽快将奏疏送到通政司。

    ——

    在上疏后,詹事府还在放假,要等到二月末的时候才会开学。

    苏泽又回到报馆,开始摸鱼的日子。

    只是摸鱼的日子还没有多久,二月二十二日,中旬旬休后的一天,沈一贯就冲进了报馆。

    罗万化一脸难办的走进报馆,他看到苏泽后说道:

    “子霖兄,这两篇文章你看怎么办?”

    一边说,罗万化一边将两份文章递给苏泽道:

    “这是高阁老的文章,署名‘求实’,高阁老倡议天下兴办实学学校,培养专才。”

    苏泽看着高拱的文章,高拱也学会走群众路线了,先从报纸上发文章试探风向,然后推动实校的建设。

    这要比原本历史上高拱莽撞的性格改了不少,难道是受了自己的影响?

    罗万化说道:

    “这篇是张阁老的文章,署名‘司粟’,这是抨击南直隶书院乱象,认为这些书院聚集读书人却不授科举,而是互为朋党议论朝政,空谈误国,主张禁毁书院。”

    罗万化等苏泽看完两篇文章后,无奈的看着苏泽说道:

    “子霖兄,这两篇文章怎么登?”

    内阁四位阁老,都会隔一段时间在《乐府新报》上发文章。

    宣传自己的政治纲领,传播自己的政治理念,报纸自然是最好的渠道。

    阁老们也没有金手指,一些政策也要通过文章试探民间反应,针对性的做出修改。

    但对于报纸的读者来说,如果一位阁老长时间不发文章,读者们都会怀疑他们是不是已经失势。

    上次李春芳病休,一个月没有发文章,京师谣言四起,还有说李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