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而在苏泽看来,现在就是一个治理淮河的好机会。
只是这个工程,要比潘季驯的治黄方案,以及王之桓的运河方案,需要动用的资源更多。
这就不是工部一个部门可以完成的了。
必须要户部拨款,地方上多个部门配合,还要六科都察院督查审计,再加上地方上百姓通力合作才行。
如果直接上书,强行通过所需要的威望点应该是海量的。
苏泽决定还是舆论先行,在报纸上先造势再说。
——
三月十日。
山东,大明府(济南)。
一名布衣老者从漕船上下来,他身后几名追随者护送他走到码头上,老者看着忙碌的大明府码头,心神一阵恍惚。
老者名叫颜钧,是心学泰州学派的宗师。
几年前,他被南都提学耿定向诱捕,以妖言惑众解送入京,当时也曾经在大明府的码头上停留一夜。
颜钧经常在运河沿岸讲学,和漕帮也有很深的联系,当时他的弟子们要劫狱营救,颜钧还是拒绝了这个提议。
今日看着繁华的大明府码头,颜钧感慨万千,比起上次停靠,大明府码头明显更热闹了。
“号外号外!修运河还是治黄河?工部争论不休,朝廷阁部评议!”
“这里也有报纸?”
颜钧刚刚出狱的时候,他的门生弟子们知道他喜欢阅读,就搜罗来报纸给他解闷。
而他的前弟子何心隐在京师办了《新乐府报》,颜钧也对报纸十分感兴趣。
颜钧的弟子们连忙拦下报童,从报童手里买下了四份报纸。
颜钧也没想到,在大明府竟然能买齐四大报。
颜钧不知道,他的前弟子何心隐以运河为枢纽,在大明府建立了印书坊,和《新君子报》《商报》共享发售渠道,将报纸推广到了大明府。
而大明府作为山东漕运枢纽重镇,也是通政邮递司设置经历所的地方,官报《乐府新报》自然而然也延伸到这里。
颜钧看着报纸,四份报纸都是四天前的,但是能这么快送到大明府,也足以让颜钧惊奇了。
他在年轻的时候,就算是相隔一省的消息,没有一两个月也很难传递过来。
而且那时候的消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朝廷的邸报上也只有朝堂上的大事。
那时候,大明虽然名义上是大一统的王朝,实际上各省府县都是割裂的。
现在京师的报纸,四天就能送到大明府,大明府的读书人可以知道四天前京师朝堂上发生的大事。
这放在从前,是完全无法想象的事情。
“找一家茶馆,歇歇脚再说。”
码头边上的茶馆,喝茶的就是商铺的掌柜,来往的客商,加上少数过路的读书人。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