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前置任务?《请增补阁臣疏》(3 / 6)

sp;  今年的春耕才开始,但是朝堂上下都不再看着田税了。

    大明疆域广阔,除非是出现全国性的极端灾害,或者倭寇入侵东南这样的重要事件,全年的田税基本上是保持稳定的。

    去年激增的新税,才是朝堂大佬们关注的重点。

    岁入的增长,也让各部衙门蠢蠢欲动。

    可港口收取的市舶税,都是计入皇帝内帑的。

    如今户部都有些后悔,当年商议的时候让出了市舶税,没办法向皇帝口袋里伸手。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银元和黄铜币的铸币火耗掌握在户部手里,这笔钱也有百万两的规模。

    这笔钱也和市舶税绑定,户部也能从市舶税中得到一点好处。

    户部实际上支配的银钱没有增长多少,可外朝的手已经伸进了户部的钱袋子。

    张居正揉了揉眉心,这不,工部就嚷嚷着要治河修漕了。

    工部吵架,但是又拉上了户部,谁让最终这笔银子要户部出呢?

    张居正也不得不盯着这件事。

    除了工部的事情外,通政邮递司的改革,也落在了张居正的头上。

    在各地设立通政邮递司经历所,重新整合驿路,建立海上驿站。

    事无巨细,都要张居正最后拍板。

    饶是张居正这样的能臣,也有些不堪重负了。

    张居正看了一眼身边的高拱。

    户部忙,吏部也忙。

    吏科试第一批的吏员,已经在国子监完成了三个月的初任培训,经过吏部的结业考核,已经安排在顺天府府县衙门了。

    吏科试一共录取了二百四十人,全部通过了结业考试,随着这批吏员到任,京畿地区的商税征收也提上了日程。

    商税的收入,成为外廷关注的重点。

    其实市舶税也是一种商税,既然几个港口的市舶税能收四百万两,那商税呢?

    朝堂上下,都对商税充满了期待。

    高拱也明白吏员的重要性,命令吏部上下盯着顺天府的官吏,又让六科和都察院也派遣言官巡查。

    商税要征,这已经成为朝堂的共识,四民道德说也已经流传开,交税本身就是“商德”之一。

    但如果地方官吏为了自己的政绩,横征暴敛,又会影响京畿地区的正常商业活动,让好不容易繁荣起来的京畿地区再次衰落。

    高拱这些日子为了这些事情忙的不可开交,吏部上下都被折腾的够呛。

    另外刑部那边,刑部侍郎李一元主持编修的《大明民律》初稿已经完成,这也需要内阁审阅。

    高拱白天忙着新吏的事情,晚上还要回去一页一页的审阅《大明民律》。

    这位精力超凡的高阁老,也熬出了黑眼圈。

    张居正又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