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也都是畅销书。
就算不谈这些,大明官场上还有大半的官员祖籍在东南地区。
比如苏泽自己就是苏州府的人。
这些官员也愿意从报纸上读到家乡的新闻。
南方大雨的消息朝堂也已经知道了,也好在从雷礼入阁以后,朝堂一直在加强黄淮长江沿岸的堤坝建设。
淮抚王之桓更是亲自驻节凤阳,这次没有传来祖陵漏水的消息。
但是雨这么下,已经造成了灾害。
《新君子报》上报道,在江南很多地区已经出现了“水毒病”爆发。
水毒病,按照报纸上的描述,“病发寒热,腹中生虫,腹大如鼓”。
这不就是血吸虫病吗?
苏泽想起来,这种病在前时空猖獗了很久,一直到建国后发起了卫生运动,号召百姓除钉螺这才控制。
这次爆发水毒病的,就是东南连续降雨的地区。
淮北地区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疫情,太湖流域也开始蔓延。
应天巡抚海瑞已经果断采取了措施,在南方游历的名医李时珍也主动挺身而出,帮助海瑞抗疫。
目前海瑞听从李时珍的建议,采用隔离的方法,“凡病水鼓者,移居高地草庐,痊后方归”。
看着这里,苏泽也叹息一声。
对于血吸虫病,他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治疗血吸虫病的特效药物,要等到后世医药学发展的时候才能治愈。
别说这个时候的大明了,就是前世建国后,也缺乏治疗的药物。
最好的办法还是提升卫生意识,长期采取灭钉螺运动,抑制血吸虫的传播。
而海瑞和李时珍用的隔离方法,也许就是这个时代能够做到的最好办法了。
这一期《商报》,介绍了从去年开始,在澎湖开拓的甘蔗种植园主们。
苏泽也没想到,在巨大的利润下,甘蔗种植园竟然如此火爆。
武清伯世子李文全是在台南登陆,这里是台南港口附近的平原,水土肥沃,最适合种植甘蔗。
苏泽记得这里就是后世的台南市,也是前时空郑成功的承天府,近代以前一直都是澎湖的府衙治所所在。
跟随李文全做生意的京师勋贵贵戚们,也都是在台南开设种植园,这里也有优良的港口,可以方便购买南洋土人奴隶。
福建的商人们,也发现了澎湖开拓的价值,由福建十家海商大船东牵头,他们从澎湖北部登陆,在艋舺河港选了一片海河交汇的地区开始开拓。
这里是基隆河入海的地方,苏泽想起来这就是日后澎湖的治所台北市。
这也是一块好地方,河海交汇,河岸的种植园可以将甘蔗用基隆河运输到港口,整个河海腹地都可以利用起来。
除此之外,还有广东商人,南洋回流的侨商,也在积极开发澎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