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通过展示钢铁和玻璃的宏伟建筑,推广了房山的玻璃。
现在房山已经扩建了窑厂,又增建了三座玻璃窑,日夜不停的生产玻璃。
也正如苏泽预计的那样,随着大量订单的涌入,房山玻璃厂也在不断改进工艺,提供产能,并且开始推陈出新。
比如有工匠用碎掉的彩色玻璃拼接成马赛克玻璃,这种颇具艺术感的玻璃变废为宝,被很多权贵当做装饰,贴在家里的鲜艳位置上。
再比如有工匠发明了吹压法制造平板玻璃。
这种方法用铁管将玻璃吹大,然后再压平延展开,可以制作更薄的玻璃。
但是缺点是在玻璃中央会留下一圈圈的吹痕。
这种玻璃用料少,重量轻,唯一缺点就是难看一点,价格自然低不少,于是迅速成为京师普通人家抢购的商品。
苏泽虽然提议修造了直沽炮台,但如果只靠军工产业来推广水泥,速度未免太慢了一点。
而且军工要求和民用也不一样,军用的水泥可以不计成本,但是民用的水泥是要算成本的。
所以只要新式水泥土楼的圣旨下来,那自然有人会看到水泥产业的机遇,自发投身到水泥产业中。
这样一来,水泥的产量和价格也会和玻璃一样,迅速增长起来。
——
次日。
和【手提式大明朝廷】模拟的一样,隆庆皇帝看到苏泽的奏疏后,深深的皱起眉头。
隆庆皇帝也摸透了苏泽的“套路”,给京师所有官员造廉租房?
听到这个计划,隆庆皇帝就知道这是多么大的一个计划了。
就靠着工部追回的这点修葺费用,给京师所有无房的官员造租房,这就是天方夜谭。
如果工程推行一半,成了烂尾工程,岂不是又要内帑出手?
不过苏泽奏疏的前半部分,皇帝还是赞同的。
就在皇帝准备下旨,突然顿了顿,看向在场的司礼监三巨头,问道:
“李芳,司礼监怎么没有拟红?你们是怎么想的?”
这种内阁全票通过的奏疏,一般司礼监都会提前拟红,也就是将下发圣旨的公文程序走好,只要皇帝准奏就立刻可以变成圣旨执行。
但是这一次的奏疏,司礼监没有拟红,引出了皇帝的疑问。
李芳被点名,他早已经做好了准备,他说道:
“陛下,仆臣以为苏翰林的奏疏没有问题,而且陛下应该从内帑出钱,赞助工部修造新楼。”
隆庆皇帝看向李芳,御书房的气氛为之一凝。
李芳跪在地上,身体也颤抖起来。
皇帝的视线越过李芳,对着冯保问道:
“冯监怎么看呢?”
冯保也跪下来说道:
“陛下,这份奏疏是要给京师官员造房,如果陛下搁置苏翰林的动议,恐怕会惹来百官非议。”
“可如果陛下能施恩群臣,那受了恩惠的群臣,必然不敢再忤逆陛下。”
隆庆皇帝想了想,似乎觉得冯保说的也有道理。
他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