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请整饬京畿治安并置巡防制度疏》(4 / 5)

户一员专司缉捕,查夜百户二员轮值巡防。如此分地而治,责有攸归,可革互相推诿之弊。”

    “其三,训育弁员,化导风习。巡捕久为世所轻贱,当弘四民同德之义。请于京营武监别设巡捕修习班,择优异者入监肄业。教以侦缉操练之法,辅以仁义礼智之训,使知捍卫黎庶实为荣勋,非止贱役。”

    果然还是苏泽的风格。

    杨思忠暗暗思考,这份奏疏的通过阻力不大。

    苏泽没有向吏部要名额,也没有向户部要钱粮,唯一需要的就是增设武监下的“巡捕修习班”。

    但是杨思忠却看出了这份奏疏的重要意义。

    如果真的能够按照苏泽的改革,巡捕营必然会焕然一新。

    正如苏泽那一系列奏疏,对通政司的改革一样。

    苏泽又瞄上了巡捕营?

    杨思忠决定想办法在巡捕营中安插点“自己人”,如果真的能让苏泽改革成功,那掌握京师城内和京畿治安的巡捕营,必然会成为京畿内重要的势力。

    “还有什么要务吗?”

    胡祯业务能力出众,要不然也不会被杨思忠简拔,放在自己身边当秘书。

    胡祯说道:

    “朝鲜署的冯大人来函,朝鲜商人在釜山和倭国隔海走私贸易,通政署已经向朝鲜国主通报,朝鲜国主遣官拿问去了。”

    杨思忠点点头,右通议冯学颜在朝鲜干的不错。

    冯学颜也是进士出身,这学历在朝鲜就是通杀的存在。

    无数朝鲜大臣名士,都以和冯学颜讨论学问为荣。

    冯学颜干脆就在朝鲜搞起了讲学,他本身对学术没有太的倾向性,无论是宋儒、心学,甚至是最新的实学,他都能讲几句。

    每一次通政署讲学,都会高朋满座,甚至要比朝鲜国主开朝会来的重臣都要齐全。

    除此之外,冯学颜还有一个特点,他喜欢提拔后进。

    朝鲜年轻的读书人请他指点,他都不吝赐教,对于那些有才华的朝鲜年轻读书人,他更是直接会用通政司的渠道,推荐他们去大明留学。

    朝鲜国内长期实行两班制度,这种贵族传承制度下,朝堂上的职位,就连两班重臣家的子弟都不够分,寒门读书人根本没有出路。

    而朝鲜也和之前的大明一样实行锁国令,国内根本没有足够的岗位,来容纳这么多的读书人。

    冯学颜等于是给这些年轻读书人一个出路,反正如今大明和朝鲜之间的贸易发达,精通汉文做个通译,也比在朝鲜国内强太多了。

    就这样,冯学颜几乎收到了朝鲜上下读书人的一致拥戴,同时也对朝鲜的小朝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比如这次,就是有大明商人举报,说朝鲜在釜山地区和倭国偷偷做生意。

    冯学颜立刻照会朝鲜国主,朝鲜国主也不敢怠慢,派遣重臣去严查。

    杨思忠满意点头,又问道:

    “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