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神剑再斩妖(1 / 5)

    帅嘉谟在长兴县的架阁库中,果然发现了问题。

    正如之前所说的那样,大明名义上的四级财政,实际上发挥作用的只有两级,也就是国库和府库。

    县库一般是很少有存银的,只作为临时周转的地方,大部分结余都会被府库收走,仅留下维持县衙运转的必要钱粮。

    这也是为什么大明县衙总是这么窘迫,一旦遇到突发状况都要找乡绅募捐,或者动摇百姓徭役,县衙光是维持收支平衡,就已经竭尽全力了。

    但是帅嘉谟在长兴县的县库中,发现了大量待解送的银元。

    待解送,就是准备府库的银元。

    这些银元在县衙盘存核对后,贴上府库的封条,等待运往府库。

    在账目上,这批银元已经属于府库了,但因为还没运到,所以还存放在县库之中。

    这也就是帅嘉谟不解的地方了。

    正常来说,待解送不过是银元在财政中一个很短的状态,不可能长期挂在账目上。

    但是这笔待解送的府库银元,已经挂在县库的账上一个多月了,至今都没有起解运往府城。

    帅嘉谟也去询问过县衙的户科吏,得到的答复是这些日子府库在盘存,所以暂时将这笔银元留在县库保存。

    帅嘉谟其实不知道,这些银元都是借的。

    出面借银元的,自然是各县的知县,出借的也是本地的豪商士绅。

    这些豪商士绅自然是看在父母官的面子上借的银元,所以他们也只相信自己县的父母官。

    因为这笔银元早就商议好了,只能存放在县库中,不能运送府库。

    没办法,豪商士绅对官府其实也没有多少信任。

    豪商士绅在县里还有影响力,县令出面担保也不怕县令赖账。

    可运送到府城,就不是这些士绅能掌握的了。

    万一闵清这个巡抚赖账呢?

    还能到巡抚衙门讨债吗?

    这就是大明的官府的运行逻辑。

    帅嘉谟还是觉得不对劲,于是他将一切都记录下来,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明代县衙是分为前后衙门的,前面是办公的地方,后面则是居住的地方。

    县令自然是住在县衙的后衙中,而在县衙两侧,就是县丞和县主簿的宅子。

    长兴县算是富县,县丞的宅子也建造得十分的气派。

    帅嘉谟回到自己的书房,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洒在了桌子上。

    没过一会儿,他就听到了翅膀煽动的声音。

    帅嘉谟看向窗外,一只胖鸽子就飞了进来。

    这鸽子难道一直跟着自己?

    帅嘉谟实在不明白,这胖鸽子是怎么出现的,但是它腿上的鸽子笼还是让帅嘉谟认出,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