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两疏同上(2 / 5)

;更重要的是,通过编书的过程,他们成为刑部侍郎李一元的自己人。

    就这样,李一元通过编书,从刑部选出了一批有业务能力的“自己人”。

    编书又为这些官员攒够了升迁的资历。

    接下来的事情就理所当然了。

    比如这次浙江司主司的空缺,李一元立刻就用“自己人”补上,那些随着李一元编书的人,纷纷得到了升迁。

    当然,李一元能够玩的这么顺滑,也和刑部尚书毛凯的不管事有关。

    刑部尚书毛凯,是嘉靖十四年的进士,如今已经七十多岁了,随时可能致仕归乡。

    这种老尚书少侍郎的组合,也是常见的“交棒”的人事安排,一旦毛凯真的致仕,那李一元随时可能扶正。

    李一元谈起了《巡捕公案》,苏泽也就顺着他的话谈下去说道:

    “也多亏了少司寇的书,如今巡捕修习班终于有课可授了。”

    苏泽确实对《巡捕公案》十分的满意。

    这本书按照苏泽的要求,不是长长的法条,而是从刑部精选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来制定的巡捕营办案流程。

    这就类似于后世的“以案说法”。

    刑部还专门选择了一些有噱头有名气的案件,挑选了这些案件作为例案,激发巡捕们的学习兴趣。

    效果自然是非常好,参加巡捕修习班的巡捕,很多原本都不识字,让他们直接从《大明律》开始学习,实在是太为难他们了。

    《巡捕公案》就要简单多了,而且书中的例案都是现实中发生过的案件,只要将这些案件都背熟,也就能满足京师巡捕营的需求了。

    所以苏泽这次来,也是真心来感谢李一元的。

    听完了苏泽一顿彩虹屁,李一元的心情也好了不少。

    寒暄结束,苏泽终于说起了正事。

    李一元听完了苏泽的请求,皱起眉头说道:

    “曲阜的冤案?”

    苏泽微微点头,李一元也迅速明白了苏泽的意图,这是要对曲阜孔家动手了?

    也对,会计录公布后,光禄寺那笔被孔家套取的银元又被京师舆论重新炒热,果然苏泽在这个时候出手了。

    而且苏泽的目标,就是曲阜知县,这个负责曲阜民生治安的重要职位。

    李一元明白了苏泽的意思,他自然也乐意卖苏泽这个人情。

    大明刑部拥有所有重案的档案,地方上的大案要案都是要递送刑部留存的。

    孔承厚这曲阜知县已经在任十年,刑部山东司的架阁库中,不缺乏曲阜县衙的案件资料。

    为官十载,难道就没有办砸的案子?

    身为刑部侍郎,李一元很有自信,能从这十年的档案中,找到孔承厚办错的案子。

    谈完了苏泽能够得到的,接下来轮到李一元开价了。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