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三合一疏(4 / 5)

低,还有灰色收入,这当然不能代表地方官的收入水平。

    但是无论如何,一年五十银元,那已经可以过上相当不错的生活了。

    而一年百元以上,那可以说是相当富裕了。

    这点苏泽也没有夸大。

    江南地区的经济发达,城镇居民增长,自然催生了健康需求。

    一名好的医者,自然是供不应求的。

    而李时珍也发现,江南地区很多医者都是滥竽充数,他们开出来方子根本没有效果,甚至很多都是庸医,治死人也是常有的事情。

    可就算是这样,江南地区的医者收入依然很高。

    而这些医生敝帚自珍,将医书当做是自己的秘籍,就算是弟子也不轻易传授。

    当李时珍抗灾后,见到江南是这个样子,于是萌生了授徒的想法。

    从信中知道李时珍授徒的想法后,苏泽就提出了开设医学院的建议。

    苏泽给出的方案很有诱惑。

    首先医学院比医馆授徒的效率高多了,可以一次性培养很多人才。

    其次医学院不仅仅可以用来授徒,也可以用来研究,李时珍可以一边给弟子讲课,一边研究医学,弟子同样也是助手,也能在实践中学习。

    最后苏泽也向李时珍画饼,如果他愿意开设医学院,他可以帮助李时珍争取政策和财政上的帮助。

    于是就有了李时珍的这封信。

    苏泽说道:

    “师相,李神医在金陵创办医学院,也是为了聚集弟子研究实学,同时也是为了培养更多的医者,悬壶济世,所以弟子认为朝廷应该帮着李神医筹建医学院。”

    高拱回过神来,他为苏泽这个办法拍案叫绝。

    实学不是没有切入点吗?那医学不就是很好的切入点?

    医生的收入高而且稳定,需求旺盛,其实也有一些贫苦读书人转而从医的。

    但是这些人只能读一些古代的医书,治病水平堪比巫医,治死人才是常态,治好了反而是侥幸。

    实学不是要从实际出发吗?

    这医学就是最实际的东西。

    苏泽的微虫致病说,奠定了实学的基础。

    如果李时珍建立医学院,教授医生传授实学呢?

    实学科举可能还要等等,但是实学培养医者,这似乎不难?

    治病是最需要实事求是的东西了,治得好就活,治不好就死。

    高拱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立刻说道:

    “这件事就交给老夫!一定要让李神医将医学院建起来!”

    高拱愿意推动这件事,苏泽就放心多了。

    其实苏泽已经从应天巡抚海瑞那边得到了支持,如果高拱能用朝廷的名义支持李时珍办学,苏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