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麻子一阵激动,他看向苏泽,小心的问道:
“恩师,真的什么都行吗?”
苏泽露出笑容说道:
“这次的诱拐大案,是陛下亲旨查办的,你的功劳自然是上达天听的,有什么想要的就说出来,为师也会去帮你争取的。”
听到这里,孙麻子立刻说道:
“我……我想读书!好好读书!”
“读书?你们在养济院不是已经读书了吗?”
孙麻子说道:“养济院学的是认字和数数。我想……想像正儿八经读书人那样,进学堂读书!”
苏泽一下子明白了孙麻子的想法。
养济院夜校,是类似于扫盲班,最多教一点简单的声韵知识,并不是读书人上的那种蒙学。
就算科举到了大明朝,读书也不是孙麻子这样的贫民有机会参与的。
光是开蒙这一道关,就拦住了无数普通人。
历史上很多出身贫寒的读书人,算起来家中都是有田的自耕农,才能供养一个人脱产读书。
有些人家境贫寒,但是家族是地方大族,这些大家族都有族学可以上。
苏泽的前身虽然父母双亡,但是靠着家里留下的土地完成了学业。
张纯这样的举人算是穷的,但是张家在山东也是一个县级豪强,家族子弟众多。
在经济发达的东南地区更是私学昌盛,大户人家会资助私塾,从开蒙到考进士,都有相应的书院。
教育,也就是东南文化霸权最重要的一部分。
虽然苏泽已经说服了礼部,向书院派遣督学,审核书院的教材和言论。
但是仅仅是靠管还是不够的。
苏泽思考了一下说道:
“为师给你两个选择。”
“武监今年要设预科,我可以推荐你去武监读预科,成年以后再读武监。”
“另外为师想要在奏请朝廷,在国子监也设置预科,招收品貌端正的良家子弟入学读书。”
“选前一个,为师现在可以帮你安排,后一个则要等朝廷奏准才行。”
武监预科,是苏泽在《武监教育论奏议》上所奏的内容,就是对十四岁以下的武监生,先在预科接受一年的识字和德育教育,然后再升入武监学习。
第一批武监预科只有十人,也就设在武监内。
孙麻子的呼吸也急促起来。
他没想到苏泽真的认了自己这个弟子,还给了自己如此一份大礼!
武监预科!
苏泽刊登在报纸上的奏疏他都认真读过,他自然知道武监预科是什么东西。
能在武监读书的,都是勋贵和世职子弟,武监培养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