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李春芳辞相(1 / 5)

    苏泽放下奏疏,看向两人问道:

    “这份奏疏是哪位兄台主笔的?”

    沈一贯老老实实的说道:

    “是汝默兄主笔的。”

    果然是申时行的风格。

    在原时空,申时行是在张居正去世后继任的大明首辅。

    那个时候,正逢清算张居正,朝局十分的混乱。

    申时行这任内阁,弥合了朝野上下的矛盾,完成了后张居正时代的朝局过渡,保证了朝堂的稳定。

    用难听的话说,申时行最擅长的就是和稀泥。

    用好听的话说,就是擅长弥合矛盾,能够寻找到朝野的公约数。

    申时行这类的官员,不一定能够做出什么开创性的事业,但是守住原有的改革成果,团结大多数人是没有问题的。

    ——

    三月七日,朝堂风云再变。

    第一个提出预算分配的勋贵武将集团,反而成了第一个出局的。

    没办法,虽然勋贵武将的联名人数最多,但是分配预算也不是人多就行的。

    或者说勋贵武将集团的分配方案,只照顾到了军方的利益,是最不得人心的方案。

    到了这一步,成国公朱时泰也知道事不可为,于是请求皇帝收回了勋贵武将集团的联名的奏疏。

    隆庆皇帝也照准,并且对勋臣武将主动下台阶的行为给了奖励,允许这些勋臣武将可以再署名一次。

    这自然是皇帝的恩待。

    署名权也是很重要的权力,勋臣武将撤回了自己的奏疏,皇帝又允许他们再署名一次,那就相当于朝堂上又多出了二百多份署名,等于多了一股政治力量。

    那如今还在起草预算案的各方,显然要拉拢这些武将勋贵集团,对自己的预算做出进一步的修改,向武将勋贵们做出一部分妥协。

    于是官员再次穿梭于这些勋臣武将的府邸,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协商。

    于是申时行又开始新一轮的忙碌。

    不过这一切都和苏泽没有多大的关系,他这些日子就窝在东宫内,给小胖钧上上课,教一教陶观基本的化学知识,剩下的时候就在詹事府的公房内摸鱼。

    这场预算案的争夺,让原本态度轻松的阁老们也重视起来。

    显然阁臣都已经意识到了,这已经不单单争夺的预算了,这更是一次朝堂的风向测试,从这次预算就能看出整个朝堂中高级官员的人心所向。

    而内阁也感觉到了压力。

    只要署名上了一定人数的预算案,内阁重臣也都要认真应对,因为无论这些预算案有没有通过,都代表了一批五品以上官员的态度。

    这些人可都是大明官场的中坚力量,任何朝堂的决议都要经过他们来执行。

    如果他们反对,甚至只是出工不出力,都要对执行产生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