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吴淞铁路协商之议(1 / 5)

    苏泽被请到了内阁会客偏厅。

    “南京送来的请愿书?江南士绅请修吴淞铁路?”

    让京师朝廷没有想到的是,北方各地都还在为了铁路纠结踟蹰的时候,江南竟然跳出来请修铁路。

    这条铁路的路程比房山铁路还要短,就是从松江府城到松江府的港口吴淞口,全程大概只有房山铁路的一半。

    江南士绅请修吴淞铁路的原因也很简单,松江府是江南丝绢棉布的集散中心,但是从松江府到吴淞口海运出港,这段五十里的路上运输拥挤淤塞,严重影响了丝绢棉布出口的效率。

    所以从房山铁路开始兴建的时候,江南士绅就开始关注,在得到了的房山铁路的具体运营情况后,江南士绅也提出兴建铁路。

    甚至不仅仅是兴建,这份应天巡抚衙门送来的请愿书中,就连资金都已经募集好了,江南士绅已经承诺认购十万银元,建设这条铁路。

    甚至这份请愿书,连铁路道路勘探都做好了,从松江府城到吴淞口,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唯一的难点就是有几条小河需要跨越。

    苏泽看完只能感慨,江南这个地方怎么能不繁荣。

    一流的人才储备,风调雨顺的气候,这简直就是天选之地。

    北方兴建铁路最大的难处就是山地。

    房山到京师还算是好的,如果要兴修前往宣府(张家口)的铁路,山地的线路就没办法通过。

    原时空詹天佑修建这条铁路的时候已经有了蒸汽机车,还用了“之”字型的方式,才能攀越八达岭段的山路。

    在发明高性能火药解决开山问题,蒸汽机头出现之前,前往宣府的铁路是注定无法建设的。

    江南就没有这样的问题。

    到处都是平原,这里建设铁路不仅仅成本低,运行也更加的平稳。

    除了铁路之外,还有黄金的长江运河航道,长江出海口还有太仓、吴淞口这个天然良港。

    这里的条件,天生就是给工业准备的。

    工业化的一个特点,就是越来越精细的分工。

    只有越来越精细的分工,生产才能更高效,而这些精细分工外,就要求畅通的物流。

    否则你生产的东西,需要极高的成本才能运输出去,刚起步的工业化如何能竞争过人力?

    苏泽在北方搞了这么半天,夯实北方的基础建设,也比不上江南天然的条件。

    而现在江南的士绅,也比北方士绅更精准的看到了铁路的价值,直接豪掷十万银元,抢着修建大明第二条铁路。

    雷礼等苏泽看完,这才开口问道:

    “子霖你怎么看?”

    苏泽立刻说道:

    “雷阁老,这是好事儿啊。”

    “南直隶请修铁路,连勘探和募资工作都完成了,朝廷自然应该准其所奏。”

    雷礼看向苏泽。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