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谁赞成,谁反对?(5 / 5)

bsp;   等到十一月二十日,在李文全的提议下,直吴铁路的股东协商会议召开。

    这次会议定在工部,除了直吴公司的筹备会股东们,还有工部负责铁路营造的官员,苏泽这个铁路的首倡者,自然也在出席的行列。

    铁路和水利专务大臣雷礼对此十分的重视,不仅仅让工部准备了最大的公堂“节慎堂”给协商会议开会,还安排了房山铁路的代表,向直吴铁路的筹备会成员,介绍铁路建设的各种经验。

    工部,节慎堂内。

    苏泽再一次见到了顾宪成。

    比起上一次,这位东林先生憔悴了不少。

    平心而论,顾宪成这番博弈已经很不容易了。

    现在的顾宪成,可不是原时空的东林先生,他如今不过是无锡的区区一个秀才,能够闹出这么大的动静,足以说明他的能力了。

    只可惜他遇到了自己。

    若是其他人,怕是直吴铁路的控制权,还真要被这些江南士绅抢走。

    这是苏泽绝对不会允许的。

    铁路,是经济命脉,这可不是一条运输路线这么简单。

    原时空的近代各国,都会用铁路里程来评价一个国家的国力,而铁路的货物运输量,也是非常重要的经济数据,这就是大明未来商税的税基所在。

    京师到直沽,松江府到吴淞出海口,这一南一北,日后必然会成为大明最繁华最赚钱的铁路路线。

    这么重要的经济命脉,是不能掌握在最反抗商税的江南士绅手里的。

    果不其然,等到众人到齐之后,李文全首先说道:

    “正如诸位所知,李某乃倭银公司董事长,事务缠身,澎湖、倭国贸易繁剧,难以常驻京师全程督办此铁路之建设与运营。”

    听到这里,顾宪成脸色一喜,他以为是李文全自己愿意退让,这才说出这番话。

    就在他准备带头鼓掌的时候,李文全又说道:

    “李某近日反复思量,深感铁路修建、运营乃极其专门之事务,非吾等读书人或商家所精熟。”

    “纵览在座诸公,包括李某在内,皆非熟悉铺轨、调度、管理等铁路实务之人。吾等若事事亲为,恐事倍功半,反致延宕。”

    李文全吸了一口气说道:

    “吾等董事会,应出资延揽真正通晓铁路营造与运营之专才贤能,组成一专门经理班子,委任其中德才兼备者为‘经理’,全权统领直吴铁路之建设与日常运营事宜!”

    “李某之策,诸君谁人赞同?谁人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