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样子赵贞吉是没办法拉拢了,他也不准备在这场内阁争斗中选边站,高拱的目光放在了殷士儋身上。
其实高拱和殷士儋的关系也一般。
特别是在高拱推广实学后,作为心学宗师的殷士儋,和高拱在学术上也有巨大的分歧。
但上次陕甘教育议后,殷士儋和张居正正面冲突,高拱也尝试拉拢了一下殷士儋。
高拱也用上了张居正的办法。
高拱清了清嗓子说道:
“建立民间邮政需要识字人才,建设邮递体系也需要专业的人才,殷阁老您也说两句吧。”
高拱的转折要比张居正生硬,但谁让他是首辅呢?
高拱发话,将殷士儋也拉入到了这场讨论中。
众人的目光落在了殷士儋的身上。
高拱将殷士儋拉进讨论,显然是向殷士儋示好。
张居正也看向殷士儋。
上次殷士儋推动陕甘教育议后,张居正很自然的对殷士儋进行打压。
最典型的就是礼部的预算更难批了。
殷士儋自然也明白,这是自己强行推动陕甘教育议的后果,但他还是推着礼部推动陕甘小学的筹备事务。
当然,张居正还是明白大局为重的,而且各省的学政经费是早已定下来的,户部也卡不了太久。
表明态度后,两人的关系也暂时缓和下来。
但是现在高拱伸出手,殷士儋的态度就变得很重要了。
如果殷士儋接受高拱的拉拢,那内阁就会变成二对二的局面。
占据首辅名分的高拱,就会重新获得主动权,占据内阁的话语权。
殷士儋的内心也在犹豫。
其实和他高拱的关系也不好。
高拱推动实学,但是殷士儋是心学宗师,两人在学术上就有很大的分歧。
但是殷士儋和张居正的冲突更大。
殷士儋简单思考了一下,最后还是说道:
“本官以为高阁老所言妥当,水利事务是朝廷要务,但是建设两京民邮,同样也是利国利民的事情。”
“苏子霖也只是要在两京繁华地区试行,朝廷可以命令通政邮递司试行,识字人员也可以由礼部选派。”
殷士儋说完,张居正低下头。
高拱则立刻说道:
“殷阁老所言妥当,既然既然这样,内阁各自票拟,请陛下定夺吧。”
随着众阁臣分别写上自己的意见后,苏泽的奏疏就这样送入宫中。
但是内阁之中,针锋相对的两派已经初具雏形。
这一切赵贞吉都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