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毒影暗噬魏宫寒(3 / 4)

难逃懿劫 难逃懿劫 3301 字 4天前

丕的注意力。

那声响,如同战鼓的初响,打破了殿内的沉寂。

他来到御阶之下,对着神色变幻不定的曹操,微微躬身,行了一礼。

随即,他抬起那双深邃湛蓝的眼眸,目光平静地扫过惊魂未定的曹丕,最后定格在曹操的脸上。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异的冷静与力量,仿佛能穿透迷雾,直指核心,清晰地回荡在大殿之中:

“魏王,”

司马懿开口,语调平稳如山,不带丝毫波澜。

“依臣之见,综合二皇子殿下方才的描述,以及这剑柄之上残留的骇人毒息来看,二皇子殿下此次出征,并非败于吴军常规兵马之下,也非指挥调度有误,实乃是……意外遭遇了隐匿于东吴阵营之中的毒修,猝不及防之下,才遭此前所未有的惨败。”

他略微停顿,让话语中的信息在空气中缓缓沉淀,被充分消化。

然后,他才继续冷静地分析道,每一个字都如同经过精心打磨的冰锥,冰冷而锐利,直刺人心。

“况且,毒修一脉,其手段之诡异,毒性之猛烈,远超寻常武道范畴。其威胁,不在于正面搏杀之力,而在于那防不胜防、触之即亡的诡谲毒术。面对这等存在,除非事先知晓其根底并做好万全准备,否则,即便实力远超于他,也极有可能在不明就里之下着了道,含恨陨落,宛如流星划过夜空,瞬间消逝。”

他的目光转向曹操,语气加重了几分,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事实陈述感,仿佛一位智者在阐述着不可动摇的真理。

“即便……是魏王您,或者是由臣亲自带队前往,在不清楚对方具体手段、没有相应克制之法的情况下,贸然与之交锋,臣敢断言,也绝不敢说有十成的把握能够稳操胜券。甚至……一个不慎,阴沟里翻船,将性命丢在那荒郊野岭,也绝非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的可能。”

司马懿的话语,如同冰冷的泉水,浇熄了曹操心中因战败而燃起的部分怒火,也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了“毒修”二字的真正分量。

曹操的脸色变幻不定,如同天边的云霞,时而阴沉,时而明亮。

他不得不承认,司马懿的分析切中要害,宛如一把锋利的剑,直指问题的核心。

回想起刚才那剑柄上仅仅一丝残留气息就带来的灵魂战栗,他内心深处已然认同——面对那种未知而邪恶的力量,个人的勇武和军队的数量,在缺乏有效应对手段时,确实显得苍白无力,如同风中的残烛,随时可能熄灭。

司马懿最后将目光落回瘫软在锦凳上、面色惨白的曹丕身上,语气依旧平淡,却仿佛带着一种定论的力量,如同法官在宣判着最终的判决。

“因此,在此等极端意外且凶险万分的情势之下,二皇子殿下非但无过,反而……能凭借自身机警与决断,在遭遇如此恐怖强敌、麾下精锐尽丧的绝境之中,杀出一条血路,最终得以全身而退,活着回到许都……这本身,已堪称是不幸中之万幸,亦足可见殿下之临机应变能力与坚韧心志,远超常人,宛如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他微微颔首,做出了最终的结论,那结论如同定海神针,稳定了摇摇欲坠的局势。

“故而,臣以为,此次战役之失败,根源在于情报缺失,在于对手乃非常规之敌,其责,不在二皇子殿下临阵指挥,实不应以此等意外之败绩,来苛责殿下。殿下已尽其所能,无愧于心。”

司马懿这一番条分缕析、层层递进的言论,如同拨云见日,将整个事件的性质彻底扭转。

他没有为曹丕的失败做任何苍白的开脱,而是冷静地指出了问题的核心——敌人本身的不可预测性与极端危险性。

这比任何直接的求情都更有说服力,宛如一把钥匙,打开了理解与宽容的大门。

曹操听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他脸上的怒容早已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情绪——有对毒修现世的深深忌惮,如同面对未知的深渊;有对之前错怪儿子的些许愧疚,宛如心中的一块石头;更有对司马懿这番精准分析的认可,如同找到了指引方向的灯塔。

他并非不明事理之人,在这纷乱的局势中,他深知,唯有冷静与智慧,才能引领他们走出困境,走向胜利的彼岸。

先前,全军覆没的惨痛败绩与曹丕那荒谬至极的描述,如汹涌的浪潮般冲垮了他的理智堤坝。

此刻,经司马懿一语点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