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千零四十九章复杂化(2 / 3)

六次陨石撞击之后,选择了超度,灵魂去往“永恒的空间”。

    永恒空间到底如何,大家也不知道,但总归是一个方案。问题是所有人都接受这个方案,就显得很不真实。

    因为并没有一种方案是被所有人接受的,比如石头剪刀布,赢的人肯定接受,输的人就可能要求比抽签。

    叶磷石提出解决战争的方案就是和月人合作,刺激金刚恢复工作。但还有宝石人认为应该继续战斗下去,月球之上是敌人。

    分歧产生了,没办法解决。

    别说为了实现目标的多条路径,就算针对一个事实的分析都可以有分歧。

    一个事实也是复杂的,就说商鞅变法,有人就说商鞅变法严刑峻法,作法自毙。也有人说商鞅变法奠定了秦灭六国的基础,为统一做出了贡献。

    双方说的都是事实,都是部分事实,谁都无法反驳对方,所以最后从讨论事实到攻击人品,分为君子和小人,不同意自己的全是小人。

    所以就算是一个事实,也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最终还是每个人的立场决定了对事物的看法。

    这是不可能解决的,分歧永远都存在。而且随着发展,越来越多。

    孔子的时代,只是遵守和不遵守周礼的分歧。孟子的时代是道家、儒家、墨家的分歧。到了魏晋时代就是虚无和存在的分歧,一切没有意义和一切有意义的分歧。

    可以说分歧是越来越广,越来越深化,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处理。

    金刚的工作就是用超度解决问题,因为人类经历了六次陨石撞击,一部分人已经绝望。

    但除了金刚之外,还有另外一台机器人,名为浮冰。它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帮助人类预测陨石,但最后浮冰背叛了人类,被人类丢进了大海。

    可见人类灭绝真的是各种因素叠加,而不是因为人类邪恶。

    就算是六次陨石撞击,人类还在试图反击,结果机器人背叛了人类。

    所以金刚的超度并不是所有人都接受的解决方案,还有人希望预测陨石撞击,进行应对,可惜预测陨石的机器人背叛了人类。

    而超度人类的机器人又出现了故障,可谓是靠山山倒,靠人人跑。

    人类的灭绝真的是各种不利因素叠加。但很多人分析事情的时候并不喜欢详细分析,只要分析一个善恶就行了,一个人成功是因为他善,一个人失败是因为别人太邪恶,这就够了,不用深入分析。

    但善恶的描述太过文学化,完全无助于大家对事实的分析。事实是很复杂的,有发展过程,有不同角度,想搞清楚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

    就说商鞅变法,一开始很多人反对,十年之后很多人支持。然后商鞅变法的好处和坏处都是事实,但从不同角度就会有完全不同的结论。

    而且不同时代,环境也不一样,分歧的程度也不一样。而且解决分歧的方案还有不同,总之很复杂。

    面对这么复杂的情况,金刚只能重新超度。他本来以为世界可以永远单纯和简单,但这是刻舟求剑,事实就是万事万物都会发展,从简单走向复杂。

    超度就又可以逃避复杂。

    越来越复杂之后,虚无主义也很有空间,解决不了就否定一切,直接毁灭。

    最后关于叶磷石要不要死的问题,叶磷石和新生命体发生了分歧,新生命体带着叶磷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