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千零七十七章对错(2 / 3)

;   很难,孔子都不能做到。

    孔子在鄙人索马的故事里做到了,就是让弟子去找农民要马匹,弟子都做不到。于是孔子让马夫去找农民,马夫成功了。

    大家就问孔子,为什么不一开始就让马夫去索取马匹?

    孔子回答如果不让弟子们去试试看,他们会觉得老师看不起他们。只有先等他们失败之后,再派马夫去,他们才能心服口服。

    这次是成功了,还有失败案例,比如弟子宰我,白天睡觉,守孝只守一年。孔子想说服宰我这是不对的,但我不觉得不对,最后气得孔子骂街,一会说宰我是朽木不可雕也,一会又说宰我不仁。

    在具体的案例中,需要快速看到结果的时候,就能迅速分出对错。迅速让别人意识到自己错了。

    但在长远的计划看来,就很难分出对错了。宰我白天睡觉,守孝只守一年,如果放在二十一世纪看来,夜班工人就是白天睡觉,守孝更是被遗忘了。长远来看宰我是对的,孔子才是错的。

    在长远的情况下,就很难说服对方了,因为没有付出代价。

    为什么人会知道自己错了?因为付出了代价。

    有些事情,短期内就会付出代价。有些事情则需要长远才付出代价。

    短期内付出代价的,很快就知道自己错了。但长远来看,就不知道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长远来看,一切都不确定,就很难判断对错。

    就和宰我白天睡觉一样,可能就是夜班打螺丝、白天补觉,何错之有?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通常就是从付出代价,还是获得利益的角度来分辨的。

    付出惨痛代价就意识到自己错了,比如不走斑马线,横穿马路,被车撞飞,肯定是意识到自己错了。

    但如果一直没被撞飞,就不觉得自己错了。

    没付出代价,怎么能算错呢?

    所以才叫不见棺材不掉泪,不撞南墙不回头,只有看见棺材、撞击南墙,付出代价之后,才知道错了。

    怎么让别人知道自己错了,最好就是让他们付出代价。

    如果没有付出代价,就不知道自己错了。就算知道自己错了,也会有侥幸心理,觉得或许可以不付出代价。

    总之对错通常的判断就是代价,自己无法接受的代价。

    叶磷石的计划是对是错?辰砂的计划是对是错?金刚的计划是对是错?月人的计划是对是错?

    金刚认为自己错了,是因为宝石人内战,代价惨痛。

    辰砂认为自己错了,是因为朋友反目,自己被打败。

    月人不认为自己错了,因为永恒空间还没有出现变化,未来可能会有邪神,也可能没有。

    叶磷石也不觉得自己错了,虽然自己失去了朋友,但自己获得了空前的力量,收益比代价大得多。

    现在叶磷石要超度代价,也不认为自己错了。但未来几万年的孤独,还是会让他后悔,直到遇到岩石生命。

    只有觉得自己付出代价之后,才会知道自己错了。

    当然自己真的错了,也不要着急,可以改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胜败对错都是一时的,都是可以改正的,不用太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