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打死冯渊这事,薛蟠矢口否认,他坚称不过是指使小厮揍了冯渊一顿,绝无取其性命之意。
为此,他还觉得自己实在冤枉。
薛宝钗也明白,这案子确实疑点重重,可她更清楚,这命案自家哥哥是背定了,不禁幽幽叹道:
“哥哥,虽说你口口声声说没打死那冯渊,可你拿不出证据自证清白,如今案子已判,认定是你打死了人。”
“倘若有人翻案,说你没死,又该如何?”
此言一出,薛蟠顿时语塞,只是脸上仍带着不服气的神情。
薛宝钗见状,又是一声轻叹,她也觉得,这案子判得着实蹊跷。
明明可以将那些动手的小厮判为失手打死人,薛蟠顶多算个教唆打人,却偏偏弄出个假死的法子来脱身。
这法子看似有效,实则后患无穷,薛蟠从此没了正式身份,若是有心人揪住此事大做文章,这判决完全有可能被推翻。
沉默片刻,薛宝钗接着苦口婆心劝道:
“哥哥,听小妹一句劝,最近你可得多留个心眼,看看是否有人在暗中查探这案子,可好?”
薛蟠心里虽然依旧不以为意,但也不想寒了自己妹妹的心,只好点头应道:
“好,我留意着便是。”
薛宝钗听得出他言不由衷,心中不免愁肠百转,轻叹一声,接着说道:
“另外,香菱是这案子的关键之人,我想着,还是等彻底平息,再让她进哥哥房里吧。”
这话一出,薛蟠霎时拉长脸:
“妹妹,之前都说好了过几日就给她开脸,怎么又要拖延?”
薛宝钗眉头紧皱,严肃说道:
“哥哥,我方才说的话,你全当耳边风了?就因为抢香菱,你才打死了冯渊。”
“要是你现在就把她纳入房中,这不正好坐实了你打死人的罪名?要是真有人想翻这案子,你不仅不能纳她,还得把她送走才妥当!”
这话说完,薛蟠顿时哭丧着脸:“妹妹,为了她,我都成‘死人’了,你居然还要把她送走?”
对于他这个态度,薛宝钗早有预料,满脸凝重,接着提醒:
“哥哥,你是愿意为了一个小妾丢了性命,还是想保全自己,日后再纳其他小妾?”
这么简单的利弊问题,薛蟠还是能想明白的,忙不迭地回道:
“那我肯定选保全性命啊,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
薛宝钗微微点头:“这就是了,哥哥既然明白,就该忍耐些时日,还有,记住我方才说的话,仔细留意,看是不是真有人在查这案子。”
薛蟠知道薛宝钗是为他好,便暂且应了下来。
然而,他就是个行事莽撞的‘呆霸王’,对一些话向来是左耳进右耳出。
昨日还答应薛宝钗会留意,今日一出门,和一群狐朋狗友喝起酒来,就将薛宝钗的叮嘱忘到了九霄云外。
说到底,他压根就不信,会有人追查他在金陵打死人这事儿。
或许在他看来,即便真有人查,有舅舅王子腾和姨丈贾政出面料理,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大碍。
……
且说沈蕴这边,早上刚踏入忠礼王府,准备为秦奕弘诊治,便有都察院的官吏手持令箭,前来传唤他去都察院对簿公堂。
秦奕弘听闻,满脸惊疑之色:“沈大人,你不才刚到京城,怎么就有人将你告到都察院去了?”
沈蕴对此早有预料,神色平静,从容回道:“世子,此事或许与你中毒一事相关,贵府不妨派人前往旁观。”
秦奕弘深知沈蕴绝非信口开河之人,当下便应道:“好说,我这就派人去请示父王。”
言罢,便差遣王府下人前去向忠礼王禀明此事。
忠礼王得知后,同样面露惊疑之色,亲自向沈蕴询问:
“沈大人,怎会有人状告于你?可需要本王相助?”
沈蕴神色沉稳:“不过是小事一桩,暂时还无需劳驾王爷,只是此事或许与世子中毒有关,王爷不妨派个人前去旁观。”
忠礼王虽不知其中详情,但也没有丝毫犹豫,即刻安排王府长史随沈蕴一同前往都察院。
不多时,便来到了都察院衙门。
作为朝廷的总宪部门,这里每日前来告状之人络绎不绝,故而设有公堂,以便直接审理案件。
只是与地方衙门不同的是,都察院审理的对象,通常都是朝廷官员。
沈蕴跟着都察院官吏步入一处公堂,只见那坐堂的御史猛地一拍惊堂木,高声问道:
“来者可是御医沈蕴?”
堂中跪着一位妇人,旁边还停放着一具用白布遮盖的尸体,正是昨日沈蕴见过的赵半路夫妇。
沈蕴瞥了那妇人一眼,平静回应:
“正是我,不知传唤我至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