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天理教志》,沈蕴对天理教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难怪天理教反贼能够迅速崛起、形成气候,原来其思想早就有一定的受众基础。
接着,沈蕴又拿起一本账簿翻阅起来,这是潘有财自己的私人账目,其中详细记载着每次入账的钱财数额。
此外,还有一块天理教教众的腰牌,上面赫然写着潘有财的名字。
看到这块腰牌,沈蕴心中暗暗诧异。
如此说来,潘有财早就是天理教的人了,或许在他未担任知县之前,便已加入其中。
难怪蒋子宁等人始终无法理解,为何通过科举考试、历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般激烈竞争的潘有财,竟会投靠反贼。
原来,他本就是天理教的一员。
只是这个身份被隐藏得极好,无人知晓罢了。
放下账簿后,沈蕴又粗略估算了一下此处钱财的总价值,发现最少也有五十万两银子以上。
他不禁感慨,果然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知县又称‘百里侯’,潘有财肆无忌惮地搜刮民脂民膏,积攒下如此巨额财富,也并非不可能。
更重要的是,潘有财搜刮来这些钱财后,根本不惧有人查证到他头上。
很显然,在整个东山道上,像潘有财这样的贪官并非个例,这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毕竟,其上还有知府、节度使等更高层级的官员。
也难怪,这次天理教能够如此迅速地崛起,照他们这般贪腐无度下去,百姓们根本无法生存。
这也从侧面证实了裘韦此前上报情报的真实性,这些官员只顾着搜刮民财,哪里会顾及百姓的死活。
沈蕴在原地沉思片刻,随后拿起一个箱子走了出去。
虽说箱子颇为沉重,但以沈蕴现在的修为,拎起来就如同拎一个小盒子般轻松。
来到外头,裘韦看到他提着个大箱子,满脸惊讶之色,急忙上前帮忙,并问道:
“大人,您竟一个人将其拿出来?
说话间,他发觉箱子极重,更加惊讶了。
沈蕴将箱子放下,轻松地将上面的锁摘去,打开一看,只见里面放着白花花的银子。
裘韦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看到这一箱子的银子,倒并不感到特别惊讶,只是好奇沈蕴会拿这些银子来做什么。
这时,他听沈蕴吩咐道:
“裘韦,等会我再下去拿几个箱子上来,一共五万两,你安排人,以赫连飞羽的名义,去江南等地购买粮食运到东山道来。”
裘韦并未多作思考,立马应承道:“是,属下遵大人命令!”
至于
沈蕴没让他下去,他就已经明白,这
而沈蕴这么做的目的,自然是要将潘有财贪污的这些钱财,反哺到东山道的百姓身上。
将五十万两银子用到实处,无异于朝廷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赈灾行动。
而且,目前整个东山道的百姓,确实迫切需要赈灾救助。
朝廷下拨的赈灾钱粮,往往会被官员们层层扣押,最终能够真正用于赈灾的,能有一半就已是万幸了。
而这次,沈蕴借着反贼的名义进行赈灾,自然可以避免大部分贪污现象的发生,让东山道的百姓切实得到抚慰与帮助。
这也算是他计划中的关键一环。
他深知,以东山道当下腐朽不堪的官僚体系,想要做成一件利国利民之事,可谓难如登天。
而京营的将领,大多徒有其表,皆是些酒囊饭袋之辈,根本靠不住。
与其在旧有框架内苦苦挣扎,倒不如另辟蹊径,或许能更为直接、迅速地达成目标。
此前听牟正提及,赫连飞羽这位右护法对天理教的教主心怀不满,沈蕴顿时萌生出一个大胆且颇具风险的构想。
正面讨伐逆贼困难重重,毕竟官府与朝廷在东山道早已民心尽丧,反观天理教,却在百姓眼中俨然成了正义的化身。
因此,沈蕴下定决心,让京营兵力分散开来,深入敌方腹地,伺机而动、以待良机。
同时,以赫连飞羽的名义,另起炉灶,打造一个全新的‘反贼’势力。
天理教能够治愈瘟病,他沈蕴同样具备此等能力,更何况,他如今手中突然获得一笔巨额款项,正好可借此收拢人心、壮大力量。
至于朝中是否会有人借此诬陷他造反、拥兵自重,此刻他也无暇顾及。
当务之急,是先将天理教这支反贼势力彻底剿灭,让东山道的百姓能够活下去,这才是重中之重。
而且,他本就打算在东山道留下‘火种’,或许来日掀桌子时,这股力量能够发挥关键作用,以备不时。
随着沈蕴一声令下,一支突然出现的‘反贼’势力如狂飙突进,以不可阻挡之势瞬间崛起,在东山道西面掀起了一场巨大的风浪。
最主要的是,沈蕴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