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冲撞萧柏桓(1 / 2)

朝堂上,萧柏桓就西部敌军压境的情形展开商议。

西越在与墨城的交战中,连失几城,为挽回颜面,已调遣大批军队赴往边境。

北冀作为西越的邻国之一,更是忌惮西越的精锐战马,自然恐慌。

朝廷虽已派出援军赶往边境,但仍需严防敌军突然进攻。边境遥远一旦发生变故,朝廷难以迅速应对。

此前交战导致遥州百姓伤亡惨重,幸存者早已迁入云州安置。但安抚流民、征兵养兵都需要大量银两,朝廷压力巨大。

此外,遥州仍在西越控制之下。

桩桩事情,皆令萧柏桓深为忧虑。

萧柏桓端坐龙椅,目光扫过阶下垂首的众臣,指节在扶手上轻轻一扣,打破了殿中的沉寂。

“边境告急,流民待哺,国库却捉襟见肘。诸位爱卿,且说说,这局该如何破解?”

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沉重,在群臣中激起层层涟漪。

但众人却无一人应声。

钱能通神,亦能活国,可这空虚的国库,已非一日之寒。

萧柏桓的视线精准地落在了队列中的一人身上。

“欧阳爱卿,你执掌度支,钱粮之事,你先说说。”

被点名的户部尚书欧阳简身子猛地一颤,慌忙出列,额角已渗出细密冷汗。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声音带着微颤:“回…回陛下,微臣…微臣愚见。眼下各处都需用钱,或可…或可在原有田赋之上,略增税额,以解燃眉之急……”

他话音未落,一个苍老却洪亮的声音便斩钉截铁地打断:“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只见陈阁老手持玉笏,大步出列,眉宇紧锁。

“陛下明鉴!先前北地大旱,三清江一带又遭时疫,百姓已苦不堪言。

此时若再行加赋,无异于竭泽而渔,只怕民变一起,烽烟遍地,届时内忧外患,局面将一发不可收拾啊!

“陈阁老所言甚是!”几位大臣纷纷出声附和。

萧柏桓目光扫过群臣,声音沉稳:“既然此法不妥,诸位爱卿可还有其他良策?”

这时,陆禹安持笏出列,躬身道:“回陛下,微臣以为,值此非常之时,可制定相应标准,鼓励商贾富户通过捐纳钱粮,换取朝廷授予的荣誉虚衔,或是在经商通关时予以适当便利。”

此言一出,不少大臣微微颔首,显然认为此法较为可行。

然而也有人当即质疑:“那些商贾个个精于算计,已入囊中的钱财,岂会轻易掏出?”

殿内一时陷入沉默,众人面面相觑,都觉得此事难为。

陆禹安却不慌不忙,从容奏对:“陛下,商人虽富,却历来地位卑微。若能以虚名换实利,必有人心动。此举并未是授官职,不过是个名头罢了。”

“以陆卿之言,是要孤公然卖官鬻爵?”萧柏桓面色一沉,语气中透出不悦。

“陛下,此举也不叫卖官。乃是给予那些愿为国出力的商贾一份体面,既全了他们光耀门楣的心愿,又解了朝廷燃眉之急,可谓两全其美。”谢南通道。

“谢大人言之有理。”几位大臣齐声附和。

萧柏桓沉默了片刻,又开口道:“渝儿,淮儿,你们二人可有见解?”

萧渝闻言出列,眉眼微垂,声音平静:“回父王,儿臣并无。”

他连自己府中用度都捉襟见肘,哪里还敢妄议这朝廷大事?

萧淮紧随其后躬身,声音清朗:“父王,儿臣觉得陆大人提出的法子可行。虽是权宜之计,却可解燃眉之急。商贾求名,朝廷需财,各取所需,未尝不可。”

萧柏桓看着阶下意见相左的臣子与儿子,揉了揉眉心,终是挥袖道:“今日暂且到此,容后再议。”然后离开了。

众大臣在萧柏桓离开不久后,也纷纷退朝散去。

——

姜子鸢在北明堂待了一上午也没有查到自己想要的线索,萧渝说下朝后会来接她,可眼看午时临近,却不见他的人影。

为免惹人生疑,姜子鸢没有干等,而是自行往宫门走去,心想或许半路能遇见他。

谁知王宫殿宇重重、路径交错,她才走出太医署不远,就在一处岔路口迷了方向,不知不觉竟拐进一处陌生的宫苑。

心叫暗道不好,姜子鸢生怕乱闯惹祸,连忙转身想循原路返回,步履匆匆,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