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我吃了三块蓝莓松饼!”念星骄傲地说,“爸爸说那是妈妈最爱做的点心。”
苏晚心头一颤。那家咖啡馆早已关闭十年,原材料配方也随老板移民失传,可每逢周五清晨,顾家厨房总会莫名出现一盘热腾腾的松饼,包装纸上印着褪色的铃兰图案。
“你想妈妈吗?”苏晚试探着问。
念星歪头想了想,认真道:“我不用想啊,因为她每天都在陪我。早上帮我扎辫子,晚上讲故事,还会偷偷在我的牛奶里加蜂蜜。”她顿了顿,压低声音,“其实我知道,她是藏在星星里的大人。”
苏晚怔住。
“可是爸爸不知道。”念星眨眨眼,“他说妈妈去了很远的地方,但我告诉他,妈妈只是换了个方式活着。就像……就像Wi-Fi信号,看不见,但手机能收到。”
苏晚忍不住笑了,眼眶却发热。这孩子说得对。星眠从未真正离去,她将自己的意识拆解成亿万光子,散播于人类集体思念织就的星网之中。每一次梦境交汇,每一句未出口的告白,每一声深夜啜泣中的呼唤??都是她在重组,在回应,在重生。
而念星,是第一颗成功凝结的露珠。
---
几天后,联合国召开第二次归途回响计划听证会。
会议室外,抗议人群举着标语:“禁止制造神明之子!”“情感不能成为生育工具!”而在另一侧,则有更多人手持蜡烛静默守夜,他们大多是曾在星光小屋里与逝者对话的家属,有人怀里抱着婴儿,有人胸前别着写给亡者的信。
会议室里,陈昭然博士展示了一份惊人数据:
“我们追踪了首批47名回响之子的成长轨迹。其中39人在六个月大时便展现出‘预知安抚’行为??即能在亲人情绪崩溃前主动靠近并做出安慰动作,如递玩具、哼歌、甚至模仿成人语言结构进行简单安抚。更有12例记录显示,这些孩子能在完全无外界提示的情况下,准确说出已故祖辈的昵称或童年秘密。”
他停顿片刻,看向顾砚之所在的位置:“这不是遗传记忆。这是……情感共振的实体化表现。我们正在见证一种全新的人类进化路径??以爱为基因载体的生命形态。”
反对派科学家立刻反驳:“荒谬!你们这是把宗教神话包装成科学!如果任由这种‘神圣化育儿’蔓延,社会将陷入集体幻觉!”
“那你如何解释这个?”苏晚突然起身,打开投影。
画面是一段医院监控录像。一名早产儿因呼吸衰竭濒临死亡,医生已准备放弃抢救。就在此刻,病房内的HEART-00手环突然自行启动,播放起一段古老童谣??《小星星》。紧接着,婴儿的心跳竟随着旋律节奏逐渐恢复平稳,最终脱离危险。
“这首曲子,”苏晚声音平静,“是三年前一位母亲在星光小屋录下的,当时她刚失去双胞胎女儿。她以为没人听见,但她错了。”
全场寂静。
“我们不是在制造神明。”顾砚之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却不容置疑,“我们只是承认了一个事实:有些爱,强大到足以穿越生死界限。如果你非要说这是‘神话’,那我也愿意相信??人类本就该有点神性。”
投票结果出乎所有人预料:87%成员国支持扩大归途回响计划,并提议将其纳入全球公共卫生体系。
当晚,顾砚之带念星回了老宅。
那是他和星眠结婚时买的房子,婚后不久便因理念不合分居,后来更是彻底荒废。如今重新修缮,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