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谋周(2 / 2)

的计策,只是从这计可以看出,太子并非不通军略,甚至还很明了周国情势,可此前从未见太子展示过,打破了他们的刻板印象。

也许太子只是年纪小,但他毕竟也是神武的子孙。

见到贺拔仁他们的反应,高湛不由得暗恨,这小杂种什么时候这么有头脑了?

旋即让他惊骇的事情发生了,不止有人支持高殷的计策,还都是鲜卑勋贵,甚至都姓斛律。

“臣认同太子!”

“此计甚妙!光愿为前驱!”

虽然父亲已封王,然而朝堂依官位高低排序,斛律光可代替不了,于是他依照自己上州刺史的官品,站在了三品班之中,而今又出列赞同太子。

与他同时出列的还有散骑侍郎斛律孝卿,其父斛律羌举深受高欢赏识,因此斛律孝卿也官运亨通,年纪轻轻就官拜正五品上。

“太子思虑周全、条理清晰,臣对此深以为然。我大齐国力强盛,远胜于西贼,向西进发并非难事,一来可借此探清周国的虚实;二来,还能与王琳交好,使其制衡陈氏,倘若西贼显露出颓势,我军便可大举兴兵,或一鼓作气连下数州,或稳扎稳打、步步蚕食。如此一来,周国定然无力抵抗,只能坐以待毙!”

斛律孝卿说了许多,但多是宽泛之词,斛律光则说得更加细致:“西贼筑有柏谷城者,乃敌之绝险,石城千仞,西贼常据此窥我。若能克之,贼必大怖。且汾北、河东,势为国家之有也!”

有这两人打头,可朱浑道元趁势跟上,高演高湛等人也不得不附和。

“此事之后再议。”

高洋整了整奏章,交给身边的近侍,将此事搁下不谈。

杨愔、高演等人却明白了,这是要大会小开的节奏,太子这一计,似乎又让至尊认同了。

朝议换到下一个议题,是文官们主管之事,此前高洋此前曾因为新的宫殿落成,非常高兴,宣布大赦天下,并让朝廷内外文武官员普遍升一大阶,导致朝堂中出现升官太滥的现象,俸禄因此发不出。

杨愔说话虽然委婉,但内里的意思已经传递给了高洋,对此高洋眉头深皱,他可以发火,但在这儿爆发也没什么用,没钱就是没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