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密折(1 / 2)

“把祖珽给我叫过来!”

宗室们与苍头离去后,高殷命人传唤祖珽。

这家伙也没走多远,一听征召,屁颠屁颠地就过来了。

他收拾衣裳,还想着在新君面前表现一二,心里喜不自胜,觉得自己是头几个被高殷所召唤的臣子,颇为得意。

“听说你曾经向长广王献画,还说他骨相非凡,梦到他乘龙上天?”

新至尊第一句话就让祖珽惊骇欲绝,他眼珠子狂转,急忙解释:“臣、臣是说他骨相非凡,必能扶持贵人上天!”

高殷也不计较,这家伙是属狗皮膏药的,你对他好他记不住,你对他凶一定记仇。

可偏偏他还真的是爱高氏和大齐,就像那种从小跟着少爷长大的老奴才,毛病不少,忠心没的说,何况他还有才。

只有用他无法反抗的强大权力逼迫他,他才会为了活命而努力。

高殷也不大想把这样的人留在朝里,老贪污犯一个,刚好现在朝廷是要论功给官职的,高殷就先给他安排一个了:“去章武郡做太守吧。”

祖珽感恩戴德,但心中空旷,总觉得缺了些什么。

忽然听见至尊又说:“这些物品送你,若是有什么要说的,就用它们写下来,可以直接呈报于朕。”

一套精美的文房四宝,还有一个精致的皮匣被送到祖珽身前,一看便价值不菲,祖珽乐得嘴角都笑咧了,亏他还不忘行礼:“谢至尊隆恩!”

“记住,有什么可以汇报的,都可以写,特别是那些你觉得不对劲的……”

祖珽心中一凛,顿时有些发忖,意识到了至尊的意思。

“臣、臣多谢……”

见他慌里慌张地离开,高殷忍不住露出微笑。

密折制度最开始是康熙朝出现,而后雍正朝兴起,简单来说就是打小报告。

通过密折了解下情,使得臣下不敢有所隐瞒,是最主要的功能,“无非公听并观,欲周知民间之情形耳”,有关民生的大小事情,什么地方有秘密结社,都可以说,甚至举荐人才也可以。

第二个功能,就是通过密折,与当地的大臣议论改革的事情,高殷之后要一统天下,治理民生,乃至改革整个南北朝的制度,让帝国往唐朝乃至资本主义的正轨上走去,必然需要对各地进行策划和治理,密折制度就能够将实情尽可能及时反馈,让高殷好做调整。

第三则是控制臣下,强化皇权,给臣下赠予密折特权,不仅是对他们的信赖,平时可以书信交流增进感情,更可以让他们及时汇报变动,这对身处风口浪尖,即将抵达历史政变时间线的高殷来说,是必要的预防手段。

当一个臣子获得这个权利的时候,他若是够聪明,就应该也能猜到,同样会有其他臣子得到这个特权。

开启密折制度,精选忠臣,赐予御赐金笔和宫廷特制作的香墨,以此笔与墨写的内容,放在只有两把钥匙可以开启的皮匣中,内容上达天听,至尊会亲自处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嘛。

这种信赖和震撼的力度,能够有效压制高演、贺拔仁等人的异心,即便他们铁了心要作乱,底下那群二三线的小勋贵,也不一定敢全力支持,到时候就是他和皇叔高演之间的比拼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其实高殷过得极其无聊,因为高洋还没下葬。

理论来说,他应该为高洋守孝至少三年,经过汉文帝的改革,变成了以日易月,也就是二十七天,一般丧礼也差不多会持续这么久,恰好到下葬之日结束,因此到了出殡之日,差不多就可以除服去丧了。

但一来高殷的人设是儒学孝子,孝心应该比他人表现得更充裕一些,二来高洋此前改的制度,在这时候小小的坑了一把高殷:丧期在下葬结束后再计算,那么高洋下葬后,高殷也还要守二十七日的孝。

原身将丧礼主持的工作交给高演,应该也是出于这样的无奈之举,以原身的圣质程度,他估计是真心给高洋服丧了二十七日,什么事情都交给高演管,让叔叔笑嘻了。

守孝期间要禁欲,涉及到其他都还好,比如吃肉饮酒,高殷自己也能忍一忍,唯独房事这方面,高殷熬得实在痛苦。

古代有一个大孝子,父母死了专门在父母的墓穴旁挖了一个山洞,在里边住了三年,时人称颂之。但后来被人发现,他居然有一两岁的孩子,说明在自己守孝的时候还和妻子愉快地玩耍,立刻身败名裂。

高殷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