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的计划则是在宫里挖几十里的地道,一路挖到高澄的居所,然后冲进去将高澄斩杀。
计划很完美,但挖到千秋门的时候,地道声就被卫士发现了,高澄于是勒兵入宫,问出那句高氏语录:“陛下何意反耶?臣父子功存社稷,何负陛下邪!此必左右妃嫔辈所为。”
孝静帝的回答也很硬气:“自古唯闻臣反君,不闻君反臣。王自欲反,何乃责我!我杀王则社稷安,不杀则灭亡无日,我身且不暇惜,况于妃嫔!必欲弑逆,缓速在王!”
此时高澄的威望还不足以承担弑帝的后果,因此他下床叩头,大哭谢罪,又跟孝静帝喝酒到深夜才出来,三日后将孝静帝软禁到含章殿。
顺带一提,荀济这个大臣也很有意思,出身颍川荀氏,是萧衍没当皇帝前的朋友,后来萧衍登基,崇信僧佛,荀济上疏劝谏,并讥讽佛法,萧衍气得要杀了他,朱异连忙密告荀济,荀济这才跑去了东魏。
高澄想把荀济留在身边,但高欢的看人能力着实不是盖的,放话说“我爱济,欲全之,故不用济,济入宫,必败”,结果还真如他所说,荀济到哪都是忠臣,最后因为帮孝静帝修地道这件事而获罪。
杨愔就问荀济,“哀暮何苦复尔”,国家的荣光已经到了日落之时,何必多此一举,结果荀济回答:“壮气在耳!”
之后又自辩说:“我年纪摧颓,功名不立,舍儿女之情,故起风云之事,故欲挟天子,诛权臣。”
也不知道杨愔听了什么感觉,更不知道多年以后,杨愔站在高演等人面前大呼“尊天子,削诸侯,赤心奉国,何罪之有”的时候,会不会想起高澄带他去参观荀济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高澄还想留荀济一命,又问了同样的话:“荀公何意反耶?”
荀济回答:“奉诏诛高澄,何谓反?”,于是被杀。
不过荀济虽然死了,但他修的地道仍在,这点恰能让娄昭君好好利用起来。
从高洋登基开始,娄昭君就计划着将来夺权之事,因此在宫内加修了大量地道,宣训宫的宫人被杀,让这些密道更难为人所探知,即便高长弼率领禁卫把守,也不能全数掌握宣训宫的弯弯绕绕。
毕竟这可是从东魏时期留下来的皇权遗恨啊!高澄终究没有杀死孝静帝,但高洋接班后不仅篡位,最后还杀死了孝静帝,而现在娄昭君用他留下的密道对付高洋之子,某种意义上,也是孝静帝的复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