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兰陵王言之有理,是当出兵援助王子珩。”
高殷在藤纸上记了一笔。藤纸是从晋朝就已经存在的纸种,到现在已经常用作政府的公文纸,前朝的王公高官们就将藤纸与麻纸一起使用,高殷所使用的藤纸,已经有些接近后世的纸了,毕竟他知道自己后世常用的样式,而他又恰好是个皇帝,是臣民无法拒绝的甲方,提出了要求,臣下只能去执行,他也给够了研究经费,中间要如何苦思冥想、掉多少头发,就不是高殷所关心的事情。
他顿了顿,又问起:“那么派哪支军队?淮军?天策军?还是……晋阳军?”
这就众说纷纭了,群臣不敢骤然发表意见,等待至尊先抛出想法。
高殷可没忘记,此前高洋在淮南折损的军队,全都是收编了高昂旧部和梁将,以及在淮南本地征召的汉人兵马。
说实话,高洋进行的就是一场豪赌,如果利用这些汉将成功打下建康,将陈霸先给击垮,那么他就在事实上灭了南朝,三吴传檄而定,之后根本就不需要再扶持王琳,不仅在事实上和周国形成全图东西对抗的局面,而且也达成了北朝诸帝数百年来的溯源——消灭南朝自汉朝以来传承的正朔。
刘渊、石勒、苻坚、拓跋焘……三百年数十帝都未能完成的雄业,被高洋完成,那他可牛逼大发了!
他的威望也会超越高王,达到巅峰,什么晋阳兵、鲜卑人、娄太后,都不叫事儿。
正因如此,齐国内才会出现不允许他成功的人,齐国皇权的成功代表他们的失败,所以陈霸先能截击齐军的粮船,把齐军船队装运的大米全部缴获,让齐军断炊,杀战马充饥。
建康之战的失败,是这群人的成功。
仿佛是一个轮回,时间一晃过去了五年,刚刚坐稳皇位的高殷,迎来了他的历史转折点。
高殷陷入沉默。他想到了千千万万在建康城下丧命的勇士,想到南方的汉人,想到死去的高演和高湛,他们的尸体似乎就躺在脚边,弄脏了御座,血腥味挥之不去。
高洋的遗愿在咆哮,自己的野心在挣扎,杀死那么多人,到头来又是一个绝望的轮回吗?
真令人不甘心啊。
没有人催促他,群臣安静地等待着,反正在挨打的和要去救援的,都不会是他们。
思索良久后,高殷作出一个艰难的决定,哪怕失败了,使他威望大跌,他也不惧怕。
“南方总要去打的;如果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去打,那就会是我们的下一代人去打。”
高殷从权力的御座中走出来了,走到群臣面前,站在他们中间,说了一句惊世骇俗的壮语。
“以前先帝带你们南征,现在朕又要带你们南征了。”
曾经的阴影再度袭来,恐惧和窃喜恢复色彩,群臣纷纷磕头高呼:“至尊万岁!”
每个人都低垂着头颅,让高殷看不见他们的表情,海啸之声又掩盖了个人的心思。
这就是皇帝吗?高殷发出细不可闻的悲鸣和呜咽,此刻他忽然怀念起前世的朋友骂自己臭傻比的日子,那种友情比现在的尊贵更纯粹而真诚。
“新近招募的淮军已经有五万之众,加上此前招揽的梁国旧卒,也有个八万了。”
从早年高殷所提倡的屯田计划开始,已经实行了两年时间,军队也开始重新招募了,王僧愔、王僧智、任约、柳达摩等梁朝将领被授予兵权与军职,作为齐将训练着士卒。
在南朝,他们可能是地位崇高的王公,但齐国可不惯着他们,梁国都没了,还威风什么?全都根据高殷和将领们制定的训练要求去练兵,推广天策府的训练方法,同时设置讲武军校,提拔表现优异的将士,无论此前出身为何,只要入了军校、学有所成,出来就是军官。
这甚至包括侯景旧部。侯景毕竟在梁朝威风了三年,掌握着梁国傀儡帝,也恶心了南方三年,其中还有许多是迫于形势,不得不顺从于他的,但事后却被清算,不得已跑路逃命。
高殷对侯景的挽尊,也抚慰了这些人心,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能逃到淮南来投靠齐国的,无一不是有着本事和坚定信念的猛人。
某种意义上,这完成了对梁国旧将们的整肃,而且高殷也算是赶上了好时候,陈氏篡位,让梁人失去故国,对其咬牙切齿,宇文周是鲜卑之国,萧詧的西梁本就是周国的傀儡,还被王琳踹翻了,投靠王琳就是投靠齐国。
如今的齐国太子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