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家世(2 / 2)

建立得如何了?”

李绘、卢叔虎等臣子汇报:“已近完工,文林馆诸臣正在编纂教材,兵、农、工、儒、佛等各开设一门学科,择国内有名望士教授诸生。”

高殷点点头:“设置好名额,先暂设每年招生四百名,晋阳与邺中各一百五十名,余下由各州举荐。”

“尔后再设置地理一科,着重学研各地风俗水土异表,将来略作科考之要。”

高殷想过了,科举制终究是要上了,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世家的根基。

在科举之前,主要是察举,也就是朝廷通过各地的官员推荐来提拔新人才,这种人事权在某些程度上被地方郡望所控制了,毕竟他们不提名,那么再贤,朝廷也不知道有这个么一个人,所谓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就是这么一回事。

诸葛亮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虽然他不出仕,但他的岳丈是黄承彦,不仅是南阳名士,还是南郡大士蔡讽的女婿,蔡讽是蔡瑁之父,姐姐是太尉张温的妻子,张温年少时负盛名,被一个叫曹腾的宦官所提拔为大司农,即后世的财政部部长,而后北宫伯玉、韩遂等人作乱,张温率兵出征,他派遣了一个叫董卓的部下去讨伐,结果董卓战不利,而后有个部下劝张温把董卓杀掉,这名部下叫做孙坚。

而那个提拔张温的宦官曹腾,有个非常有名的孙子,叫做曹操。

也就是说诸葛亮的岳丈的岳丈的姐夫的老领导是魏武帝的爷爷,孙坚曾做过这位姐夫的部下,四舍五入诸葛亮和孙家也有关系,反倒是和刘备牵扯不大。

但他偏偏看上了刘备,于是司马徽、伊籍等几个荆州本地士人圈的家伙就不停地出来暗示刘备,给了刘备一个确切的信息,他才知道有诸葛亮这个人物,而哪怕诸葛瑾仕官于孙权,庞统仕官于周瑜,孙权对诸葛亮其人的才能也闻所未闻,就像完全不知道“卧龙凤雏”之语。

这就是察举的威力,地方郡望垄断了权力的举荐机制,这点倒是和东汉的立国有关,刘秀借助豪强之力重建汉室,但这样建立起来的东汉与被刘邦克强秦、灭项羽、拔异姓,又在汉景帝时期打了一次刘家诸侯王,洗了四次的西汉天下,权势不可同日而语,最直接的例子便是汉武帝与秦始皇是同等类人,汉武帝时期濒临亡国,但实际没有亡国,很大一个原因便是先代汉君已经把天下打得人心归汉,反汉即反天下,一如早年周公旦灭商。

而东汉没能清洗得如此彻底,便留下了被豪强以及之后转型的世家们玩弄的余地,纵使桓帝灵帝不断搞党锢试图消灭这股崛起的世家势力,结果却是引发了黄巾之乱,在汉帝看不到的地方,八州之地黄巾乱起,又在一年内被迅速扑灭,而扑灭的过程中涌现出了无数的世家子弟建立功勋,之后甚至连保护皇权的宦官都被铲除,世家几乎要取得胜利。

而在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动乱后,兜兜转转,汉变成晋,国家还是落入了世家大族的手里,各家子弟的养望手法变本加厉,士林舆论变成选官用人的依据,甚至不再需要搞什么“卧冰求鲤”、“扇枕温衾”之类的抽象活,直接根据中正提供的品、状、薄阀打分就完事了。

正因为不用做实事,魏晋才兴起玄学清谈的风尚,连面子上的功夫都懒得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