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之事将会卷土重来,日后演变成六镇之乱;而若是只用利益讨好他们,就会堕落成唐末、明末那样的藩镇军阀,不仅拿钱不办事,还觉得自己是大丈夫,时刻想着取而代之。
至于如何重塑礼法和统治合法性,让军人们找到荣誉,让人民拥有土地能活下去,让世间的秩序得以恢复,让资源的分配变得公平,就是上位者的责任了,做不到的,自是黯然收场。
以小说兴文,并借文中武事来指导现实的武人,重塑他们的价值观,让他们为了齐国的天命而战,就是高殷摸索的办法之一。
作为文林馆中较早待诏的一员,颜之推、魏长贤等人对于高殷的计划非常明了,乃至是整个大齐兴文计划的具体执行者,某种意义上比高殷的理解还要深刻;天下丧乱,礼崩乐坏,正是大英雄出世,令四海靖宁、再造衣冠的年代。
此前晋阳的军力在侧,令齐主心中惶惶,安抚妥协甚多,更遑论将其改造了;如今却在新主登位后迎来转机,不仅压制住了外戚宗勋,还可以对晋阳人心进行改造了!
上级的力量,就在于能够驱使部下,若至尊能越过中高层的将领,在底层士兵心中消除鲜汉之别,建立起自己的威望,哪怕只是浅浅的一层,只要在接受鲜卑上级的指令时能够产生犹豫,就算大功告成了。
如此,高殷也将彻底摆脱高欢、高洋时代被兵威胁迫的窘境,若再取得一场军事上的大胜,那齐国席卷天下的态势将不可阻挡!
到那时,他们也就会成为这时代的张良、诸葛亮!
诸葛颖听得心花怒放,齐国的皇权越强大,他们这些文士的力量也会随之上涨,未必不能转化成魏晋之时的世家高门。
实际上在唐朝,这些家族还真成了世代公卿,五姓七望就是如此。
虽然他自己是丹阳建康人,还曾出仕梁朝……那又咋了?不能改族谱吗?
等他们抱紧至尊的大腿直冲云霄,多的是人要攀附他们呢!
因此,虽然对魏长贤有着些许的嫉妒,但诸人都是文林馆的臣子,这时候更当抱团,不仅对抗晋阳,还要对抗文襄一派和关东本地文士的得势。
在这种节骨眼上,更是要尽力地辅佐至尊在晋阳收揽兵权功成,表现出比邺都的文襄和关东派系更强力的辅佐,甚至幸运的话,还能将晋阳的军事力量转化成他们的后盾!
“若一切顺利,吾等可谓再造大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