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点头:“知道了,三舅。”
三舅又叮嘱了张师傅几句后,便转身离开了车间。石添站在原地,看着张师傅,心中既紧张又充满期待,他知道,自己的学徒生涯正式开始了。
石添跟着张师傅走进了车间,里面有十几个工人正在搬成包的板材,张师傅清了清嗓子,开始详细地给石添介绍工作内容:“咱们这胶合板的制作啊,工序不少。首先得把白桦木像削铅笔那样削成薄皮,这头一道工序是在另一个车间,他们会用胶把这些薄皮一层一层地粘连起来,然后通过机器挤压,就成了五合板。接着,第二车间会根据订单要求,把这些胶合板裁剪成合适的尺寸,再一摞一摞地整理好。咱们这第三车间呢,主要负责把胶合板两面因为树结形成的孔洞补上特制的腻子,这样才能让胶合板的两面都平整光滑,达到出售的标准。”
张师傅顿了顿,看了看石添,继续说道:“你就负责在这第三车间刮腻子。这个工序是两人一组配合着干的,每完成一块板,组里每人能拿到一毛钱。一组熟练工要是配合默契的话,一天能刮二百张左右呢。不过你刚开始干,别着急,先把技术学扎实了。”
石添一边认真听着,一边在心里默默盘算着。他知道,这一毛钱一板虽然不多,但只要自己努力,积少成多。他抬起头,眼神坚定地对张师傅说:“张师傅,我明白了,我会好好学,尽快跟上进度的。”
张师傅微微点头,带着石添来到了他即将工作的岗位。石添看到工作台上摆放着各种工具,腻子桶散发着一股淡淡的化学气味,旁边是一堆等待加工的胶合板。
这时,一个身影从车间门口匆匆走来。那是一个年纪与石添相仿的男孩,他走路带风,步伐轻快有力,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感觉。他的头发有些凌乱,像是刚从床上爬起来没来得及整理,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那明亮而灵动的眼睛,眼神中透着一股机灵劲儿。
张师傅看到他,便高声喊道:“小徐,过来一下。” 男孩听到呼唤,立刻小跑着过来,脸上带着好奇与友善的笑容。
张师傅一把拉过他,将他带到石添面前,介绍道:“这是你的搭档,叫徐国飞,你叫他小徐就行。这是新来的同事小石,之前没做过咱们这活儿,你可得多教教他,让他尽快上手。”
徐国飞微微歪着头,仔细打量了一下石添,咧嘴一笑,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操着一口安徽口音:“行嘞,张师傅,放心吧。” 然后他主动伸出手,热情地对石添说:“小石,以后咱就是一组的了,有啥不懂的尽管问我。”
石添有些拘谨地握住徐国飞的手,脸上泛起一丝红晕:“小徐,麻烦你了,我会努力学的。”
徐国飞拍了拍石添的肩膀:“别这么客气,咱们都是出来干活儿的,互相帮忙是应该的。我刚开始的时候也啥都不会,慢慢就好了。”
石添看着眼前这个热情开朗的男孩,心中原本的紧张与不安稍稍缓解了一些。他知道,在这个陌生的工作环境里,有这样一个愿意帮助自己的搭档,是一件幸运的事。而他也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快掌握,不拖小徐的后腿。
石添站在工作台前,看着面前的板材,双手紧紧握着腻子的小铲子,却有些不知所措。学着小徐的样子,试图将腻子均匀地涂抹在胶合板的孔洞上,可那腻子在他手中却像是调皮的孩子,根本不听使唤。不是涂得太厚,使得表面坑洼不平,就是填不满孔洞,留下一个个难看的缝隙。
石添的额头渐渐冒出了汗珠,他的眼神中透露出焦急与沮丧。他偷偷地瞥了一眼旁边的小徐,只见小徐手法娴熟,刮刀在他手中轻快地舞动着,先是手腕以扭,将腻子从小铲上顺滑甩到一个孔洞里,然后手腕又一扭,用铲子刮平的同时有瞬间把多余的腻子又重新收回到小铲上,这一组动作下来流畅自然,整个操作下来只有一两秒钟,不一会儿就完成了一块胶合板的刮腻子工作,而且效果堪称完美。
小徐似乎察觉到了石添的窘迫,他停下手中的活儿,走到石添身边,语气轻松地说:“小石,别着急,刚开始都这样。你看,你拿刮刀的姿势不太对,应该这样……” 说着,小徐拿起石添的手,耐心地调整着他手指的位置和甩手腕的角度,“还有啊,涂腻子的时候,力度要均匀,不能一会儿轻一会儿重的。你先看我做一遍。”
小徐重新拿起一块胶合板,一边操作一边讲解:“你得先观察孔洞的大小和形状,然后适量地取腻子,像这样从孔洞的边缘慢慢往里填,刮刀要稍微倾斜一点……” 石添全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