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逐梦途中的情谊纽带(2 / 3)

思地挠了挠头,解释道:“听你这么一说,我还真觉得自己没什么创意,可谁让林静和郑迅都来去匆匆呢?实在抽不出时间去别的地方。那家店离车站也近,图个方便嘛。”

丹洋瞧着石添那略带窘迫的模样,忍不住又笑了起来,轻轻挽紧石添的胳膊,温柔地说道:“他们这个时候确实时间紧迫,这样安排也是为他们节省时间了。况且那家店的烤鸭确实美味,也算没白去。” 她的声音轻柔,带着一丝安慰......

石添自从踏入洪胜的公司,不经意间,将近一年的时光已悄然流逝。在这段日子里,他始终铭记着褚晓亮起初的叮嘱,默默将目光聚焦在董超的日常工作上,如同一位虔诚的修行者,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契机。

每日,当董超与客户通电话时,石添总会悄然伫立一旁,屏气敛息,全神贯注地聆听。董超那自信满满、掷地有声的话语,恰似灵动的音符,编织出一曲曲高效沟通的美妙乐章。面对客户的种种疑问与诉求,董超总能凭借高情商的答复,巧妙化解,赢得客户的信任与青睐。石添将这些精彩瞬间一一铭记于心,仿佛在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每逢董超的客户莅临公司,石添更是如同上足了发条的机器,殷勤备至。他总是第一时间穿梭在公司与会客室之间,双手稳稳地捧着热气腾腾的水杯,满脸笑意地递到客户面前。同事们纷纷对他的勤快赞不绝口,可石添自己心里明镜似的,这看似寻常的举动,实则是他为自己精心铺设的学习之路。

放下水杯,石添便会绞尽脑汁,想出各种理由 “赖” 在会客室里。有时,他会佯装专注地为窗台上那几盆郁郁葱葱的绿植浇水,手中的喷壶有节奏地喷洒着,眼睛却时不时地瞟向董超与客户交谈的方向;有时,他又会蹲在角落,煞有介事地收拾地上散落的宣传单,身子微微前倾,耳朵却竖得笔直,不放过董超与客户对话中的任何一个字。董超全身心都沉浸在与客户的交流之中,一门心思扑在业务上,根本无暇留意石添的这些 “小动作”。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石添在看似琐碎的忙碌中,收获了满满的经验。他的双手忙着那些本无需忙碌的活儿,心思却高度集中在学习与汲取上。久而久之,他将平日里积累的点点滴滴,精心梳理、整合,逐渐摸索出一套专属于自己的谈客户话术。这一话术融合了董超的优点,又融入了他自身的思考与创新。凭借这套话术,石添在工作中如鱼得水,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每月的业绩报表上,那不断攀升的数据,便是他努力与成长的最好见证,曾经棘手的业务,如今也愈发顺手。现在的石添,基本上月薪平均下来能拿到 4000 多,这个数字,放到一年以前,他想都不敢想。在追求成长的道路上,石添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

在忙碌于业务拓展的征程中,石添在公司这片小小的天地里,也悄然收获了珍贵的友谊。

褚晓亮自然是其中不得不提的一位。平日里,褚晓亮总爱占些小便宜,偶尔蹭点业绩,或是蹭点饭吃。但在石添心中,他却是不折不扣的 “恩人”。初入公司时,石添犹如迷失在茫茫大海中的船只,是褚晓亮伸出援手,给予他宝贵的建议,引导他关注董超的工作方式,这才让石添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实现了如今的巨大进步。所以,即便褚晓亮有些小毛病,石添对他始终满怀感激之情。感恩是一种美德,石添铭记着褚晓亮的帮助,这份感恩也让他更加珍惜这份友谊。

马志强,也是石添在公司的朋友之一。此人性子粗犷,情商略低,说话常常不经过大脑,有时难免会在不经意间得罪人。可他没有丝毫坏心眼儿。在工作中,他也会尽力帮助石添,虽然有时方式不太恰当,但这份真诚的心意,石添能真切感受到。因此,在石添心里,马志强也算是值得交往的朋友。真正的友谊,往往不在于形式和言语,而在于那份真诚的心意,马志强的真诚,让石添接纳了他这位朋友。

然而,在这些朋友中,最让石添看重的,当属梁文斌。梁文斌与石添不在同一个部门,他担任库房主管一职。每次公司给客户备货,都由他经手操办。梁文斌平日里总是一副严肃的模样,石添从未见过他展露笑颜。但正是他这副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深深打动了石添。在备货过程中,梁文斌总是一丝不苟,凭借敏锐的洞察力,提前发现并解决了许多工作上的疏漏。他就像公司业务流程中的一道坚固防线,确保了货物的准确配送和及时供应,为石添和同事们省去了许多麻烦。这种敬业精神和专业能力,让石添对他钦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