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事项的回忆,
云二知道说多了云克肯定记不住,于是他提炼了一部分关键词条:
“爷,这种子自己种之前先用温水泡发两天,后点播在肥土苗床里,覆盖上稻草保温保湿,看到出苗后一点一点的把稻草揭开。。
出苗后大约一到两寸、有四五片深色叶子的时时候带土挖出来,一窝一窝的移栽,可不敢种的太近,一般距离十寸左右。
在苗子小的时候要浅锄松土,零星开花的时候要深耕一次,每一株苗子培上两捧土防止根子浅了倒成一片。
至于施肥嘛,您老是行家,在苗子的时候给它们撒两瓢兑水的粪尿就成,开始开花结果了,就把您灶坑里的草木灰拿去撒几把就成。 ”
“咕咚咕咚……”
云二端起桌子上的大碗灌了几口水接着说道:
“至于土地整备:一定要深耕,弄些腐熟厩肥、草木灰一起翻在土里,起高垄。”
见云克紧紧皱着眉头,云二问到:“爷?您清楚了没?不清楚我再给您讲一遍。”
云克摆摆手:“你这辣椒要求真他娘的高!倒也对的起每月两贯钱的高昂价值!
不过,你放心!你爷我也是伺候一辈子庄稼的老把式了,你小子就瞧好了吧!
捉虫、赶鸟,浇水施肥,你爷我用不着你在这俺面前絮絮叨叨!”
看着自信满满的云克,云二也不再多说什么。
的确如云克所说,从出生落地到现在一把年纪,月月年年的都在土地里刨食儿,
对在土地上伺候庄稼的能力是千千万万个云克这样的平民老百姓为数不多能够在人前炫耀的本领。
云二笑了笑:“不愧是咱们的族长!那我给您老说第二个让族人赚钱的路子。”
“啥?你还要败家?”云克一听这话,瞬间坐不住了。
“爷,我败啥家!?我这是给族人们寻了一个进项!
只有让族人们腰包都鼓起来,这样才能让咱们族里的孩子都能够上得起私塾,这样才会识文断字,甚至成为读书人!”
云二使出了在这个时代的最强诱惑,知识的力量!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能够上学那可是不得了的事情,是所有底层人最大的奢望!
“你,你,,你说,什,什么?俺们村的孩子也能成为读书人???”云克神情激动的询问道。
【大家需要知道是唐朝的科举制度和明清的不一样:唐贞观时期(627-649年)是科举制度发展的重要阶段。
阶段的称谓:贞观时期科举制度的核心内容:
科目分类:
分为常科(定期考试)包括明经科和进士科。
明经科:着重考察儒家经典(如《五经》《礼记》《左传》)和着重背诵和注疏,考试形式为填空和解释经义,也就是后世的名词解释题目。
而进士科:主要以诗赋、策论(时政分析)为主,难度很高,这是士子最重视的科目。
除开常科外还有其他的科目,例如:明法(法律)、明算(数学)、明书(书法)、童子科(选拔神童)等,但与常科相比,其地位较低。
除了以上两种外还有特殊的制科,也就是后世所说的不定期考试。
制科由皇帝临时设科,比如“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等等,用以选拔特殊人才,及第者可直接授官。
考试流程则是有有生徒和乡贡两种:
所谓的生徒就是指中央官学:例如国子监、弘文馆等和地方官学的学生,经校内考试合格后直接参加尚书省的省试。
而乡贡则是指未入官学的士人,需通过州县选拔考试,称为“解试”,考试合格者将由由地方上解送至长安参加省试。
接下来就是整个科举的最后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省试!!!
省试由尚书省礼部主持,每年一次,通过者称为“及第”,进士科仅录取数人至数十人,丝毫不亚于后世的院士选拔难度。
通过省试后的及第进士还要经过吏部铨选,也就是及第者需通过吏部考核(身、言、书、判)方可授官。
考试特点
荐举遗风:考生需向权贵投递“行卷”,类似于后世的诗文作品、sci论文等,以博取声誉,社会名流的推荐对录取影响所占比重较大,就好比是后世的读博推荐信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