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这群人真是胆大包天!(2 / 3)

法补救,当务之急是找出合适的人手去浙江,从两位御史送回的奏疏来看,整个明州市舶司问题不小,不过,还未发现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内有什么问题。”

朱元璋眉头紧锁,道:“布政使司没问题?哼,浙江上下走私如此严重,布政使司会一点没有察觉?陆明,就算没有参与其中,也是个庸碌之辈!”

陆明是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从洪武十二年的时候,就在浙江为官。

李景隆与朱棣入内,刚好听到朱元璋说这话,他们随即向朱元璋行礼。

朱元璋当即招了招手,道:“你们俩来得正好,咱有事与你们商议。”

余敏、丁廷身死,朝廷肯定是要派遣新一批的人过去,但选谁过去朱元璋有些犹豫。

挑选普通的官员过去,很可能再出现一次“沉船”之类的“意外”,到时候除了让官员白白送了性命,还会损失朝廷的威信,想来想去,还是觉得让儿子去妥当,可他还是害怕儿子也出事。

李景隆见状,主动请缨,道:“陛下,臣对浙江、福建、广东三地都熟悉,臣愿意返回浙江审查此案子,一定将浙江的市舶司与布政使司查得清清楚楚。”

朱棣听到李景隆的话,亦来劲了,道:“父皇,儿臣也愿一起前往,反正将来儿臣都要去西域就藩的,浙江那边的贪官污吏,有多少儿臣抓多少,保管还父皇与皇兄一个朗朗乾坤!”

朱棣是闲不住的性子,在金陵待了许多时日,早就希望出去闯荡一番。

朱标笑着说道:“父皇,看来老四已经迫不及待,要去南边闯一闯了,有老四与九江同去,父皇能安心了。”

儿子能为自己分忧,朱元璋当然高兴,不过,朱元璋还是语重心长地叮嘱两人道:“明面上的手段,你们是不怕的,但南面有些人惯用阴诡手段,你们要小心,此行咱让蒋瓛领着锦衣卫精锐同行,保护你等。

还有,带上些宫里的补品,保儿身子去了沿海一直不好,让他今年忙完了,就回金陵休养吧,咱与他舅母想念他了。”

说话间,朱元璋的眼里闪过一抹柔和,李文忠的身体不好这事儿,朱元璋知道,但是没想到会那么严重。

李文忠也知道,朱元璋若知道他的身子骨情况,一定会调他返回金陵休养,可整顿海防正进行到关键的时刻,他说什么都不想半途而废。

“儿臣(臣)领命!”朱棣和李景隆当即答道。

翌日早朝,朱元璋宣布了余敏、丁廷不幸溺水的事,百官顿时哗然。

有人为余敏、丁廷两人的英年早逝而惋惜,有人则暗暗心惊南边的手段,还有人终于松了一口气。

当夜,李信府邸。

吏部尚书李信、工部尚书赵俊,以及兵部尚书赵仁,齐聚在李府的书房内。

李信的手指轻轻地敲击桌案,神态悠闲,道:“余敏、丁廷,还有同行之人葬身鱼腹,我等终于能安安心心安眠。”

赵仁眉头紧锁,看了一眼李信,又看了一眼同样神情轻松不少的赵俊,道:“两位仁兄,虽然余敏、丁廷死了,但陛下又派了燕王还有曹国公之子李九江前往浙江查询此事,他们虽年少但本事不小,你们就不担心吗?”

李信与赵俊对视一眼,都笑了。

赵俊说道:“赵兄,这道理本来我也不懂,但李公说完,我才明白,你说余敏、丁廷身死的消息传到金陵,再到燕王他们到浙江,路上怎么也要十天半个月,这么久的时间,足够浙江那边将一切的线索抹除了。”

赵仁闻言想了想,追问道:“抹除线索?怎么抹除?他们已经查到那市舶司提举张凯那了,只要审讯,张凯必定会牵扯出更多的人!”

赵俊压低声音,轻声说道:“丁廷、余敏都死了,那张凯难道就不能‘畏罪自杀’?只要张凯畏罪自杀,所有的罪责就由张凯来承担,浙江官场不过是少了个市舶司提举罢了。”

赵仁的瞳孔微微收缩,继而大喜,道:“妙哉!妙哉!李公好算计!好谋略!”

李信悠然一笑,说道:“谋略好也需要有人动手才行,海贸关乎多少人的财路?陛下想要挡住他们的财路,别说是御史了,就是皇子,急了他们一样会放手一搏,所以这一盘棋,我等必胜!”

掌握了主动权,李信又恢复了往日的自信模样,侃侃而谈。

当燕王朱棣与李景隆受命离开金陵后的两日,浙江,明州府,市舶司提举张凯府邸,寂静无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