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说这些民间疾苦了。万一陛下再来这么一回,本都督也怕得心里发慌。”
“不会了,绝对再不会了。”
高迎祥眼睛急得发红,都快哭出来了,是真的怕了。
他看着洪承畴,眼神坚定得像是要当场发誓一般,以此表决心。
两三日后,朱由检身子痊愈。
本就没病,饿了几天,将养一阵,凭借强健的体魄,很快便恢复过来。
于是,双方大军继续朝着辽东之处行进而去。
……
闯王高迎祥、曹操罗汝才、贺一龙一众反王于关中归降大明朝廷一事,伴随着赐下丹书铁券,高迎祥率部前往辽东之处。
此事亦在中原之处的地方官员、世家大族,以及各地陆续兴办而起的《大明日报》开始逐渐宣扬,广而告之,流传于大明天下,也传到了这辽东锦州城内。
锦州城的《大明日报》由监军太监曹化淳主事,对于太祖皇帝朱元璋所开创的实学国策大力支持,要钱给钱,要兵给兵,使得此处的《大明日报》发展竟是比之中原绝大多数地方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在辽东之处的宣扬影响也甚是巨大。
“号外号外!中原之处,流寇尽解,大量叛臣贼子或归降我大明王师,或已然不足为虑。天下承平,百姓安居乐业。”
“我大明安盛万年,昌盛万万年。”
“号外号外!!!”
“闯王高迎祥现已归顺朝廷,册封总兵一职,为我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大街小巷车水马龙,商铺小贩星罗棋布,密密麻麻交织在一起。
报童身背布包,放着一份份从《大明日报》衙门处拿来的报纸,开始沿街叫喊,很快就引得锦州城街道上的文人们争相购买。
“那些反王全都没了,中原之处贼寇已平,太祖老祖宗的本事也未免太厉害了。”
“这就是我大明。这就是从仙界归来的太祖圣皇帝他的能耐,小小贼寇怎能是我大明王师的一合之敌?”
“他闯王还有一众反王,若是再不归顺,待来日王师抵达,陛下还有太祖圣皇帝齐齐出手,定要让他们有去无回。”
伴随着大明国力蒸蒸日上,哪怕是在这辽东边关锦州城之内的百姓、文人,对于大明的归属感也在不断增加。
锦州城,大气宽敞的府宅内。
祖大寿、吴三桂、曹化淳三人手中各持着一份刚刚新鲜出炉的《大明日报》,看着上面比兵部还要更快的军情要报。
消息虽然不够详细,但依旧能够管中窥豹,看得出如今大明当下的时局。
一众反王贼寇皆已平息,如今大明的敌人便只剩下了这关外的后金鞑子。
如今虽已改国号为大清,但在祖大寿他们这些大明子民看来,大清就是大金,并未曾有什么区别。
“这消息恐怕瞒不住了。”
祖大寿一阵沉默,微微开口。
吴三桂苦笑了一声,赶忙为他的顶头上司解释。
解释的对象当然是对面的曹化淳:“曹公公,此事如今在这锦州城闹得沸沸扬扬,恐怕四处百姓也皆都知晓,哪怕锦衣卫还有东厂的番子再如何封锁,这来来往往、进进出出,那佟养性所率领的汉旗,以及那济尔哈朗率领的镶蓝旗,这些叛逆之人还有一众满人,或早或晚都会打探得到的。”
曹化淳颔首点头。
他也知晓这个道理。
带来的锦衣卫还有东厂的番子,能够从去年的秋收之前瞒到眼下崇祯九年的开春过后,就也算是超额完成任务,算是这锦州城乃至整个关宁防线世家大族、地方豪族,还有他们官员、锦衣卫共同合作的结果。
如今这般国朝大事一出,虽然已是瞒不下去,不过细细想来,倒也的确没了继续瞒下去的必要。
一边说着话,曹化淳目光闪烁几分,严肃的面庞流露出缕缕笑意,同时拿出了怀里面这两日间宫里面才流传过来的旨意。
“祖大人,吴大人,这是太祖皇爷的令,陛下率领新军,即将抵达辽东,陛下御驾亲征,却是给了关外那些叛贼一个机会,太祖皇爷胸襟开阔,陛下也愿促成此事,如今我等身为臣子,自当为太祖皇爷、为陛下谋算议案才对。”
曹化淳娓娓道来。
须臾间,祖大寿、吴三桂两人皆已知晓了这从京城之处下达而来的政令。
“陛下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