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相觑,没想到天子出的四策,都与朝廷目前面临的事息息相关。
哪怕是第三策的安民是杜撰的,可曾经的徐州是实实在在见过铺天盖地难民的。
前两年青州刚回归的时候,也有一大堆难民往兖州涌。
不知道考生们会写出怎样的解决之法。
刘辩宣布完,就转身回到了龙椅上坐着,他还不着急,等考生们写一会儿,写出些东西了,再去看看。
一刻钟时间过去了,考生们还在奋笔疾书,刘辩已经悄然走下台阶,放轻脚步来到一名考生身后查看。
此人先写的是治国策,通篇下来一大堆废话,核心非常简单。
“夫匈奴者,豺狼也!复其国如饲虎以羔羊。当发幽并锐卒踏平美稷,迁其部众于淮泗。袁术僭号当檄天下共讨之,刘焉闭险可绝其盐铁之利……”
看了几句刘辩就看不下去了,直接扭头看另一边考的人。
同样写的乱七八糟,一连看了好几个人,看的刘辩心累,好在他知道哪片人的人质量比较高,直接往东侧而去。
东侧首位,应当就是那个河南尹府考出来的三甲。
第一人是董昭无疑。
此人先提笔的是安民策。
“臣按《周礼·大司徒》散利、薄征、缓刑三策:一曰调司隶积粟三十万斛平价粜于豫州,二曰免流民三年算赋,三曰募壮丁修渭渠,日给粟三升钱二十文。
昔耿寿昌立常平仓,当沿洛水设八仓,秋籴春粜以平粮价。唯虑南匈奴费钱粮,或可减半以充……”
前面写的尚可,后面话锋一转,能从大局考虑问题,从豫州一地灾荒上升到朝廷还在往南匈奴投入钱粮很难得。
算是个中规中矩的答卷。
再往下看,是边防策。
“一曰择良将守险要,二曰募民徙塞下,三曰以夷狄攻夷狄。今陛下复南匈奴,可置护匈奴中郎将监其部众,岁赐限定金帛十五万匹、粟二十万斛。另需令单于遣子为质,春秋两季入朝觐见……”
虽引经据典却失于僵化,未解刘辩经营北疆之深意。
他叹口气,一甲原来也就这水平,文科尚好,不过这尚好的水准,这一届估计能进前三,甚至拿下第一,毕竟其他人更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