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左路军统帅,左路军以收复益州,策应攻扬为战略方针,曹操为右路军统帅,待水师取得大捷,即刻发起对扬州登陆之战。”
“臣遵旨!”
两人应下,从神情上看,都显得很亢奋。
此战过后,他们应当能受到最高爵位的封赏,做到人臣之最。
接着,刘辩准备宣布自己在对于指挥中枢的安排,皇甫嵩主动走出来拱手:
“陛下,老臣请战。”
倒是出乎了预料,不过转念一想,没人比皇甫嵩更适合去统筹五十万大军。
而且身为大将军,这么重要的战争,哪有坐在京师发发文书养老的道理。
刘辩只是顿了片刻,便继续道:
“大将军、司徒、御史大夫、河南尹、丁原、郭嘉、诸葛亮、杨修、蒋琬、周瑜、董昭听旨。”
被念到名字的人全部起身走到中心,和皇甫嵩站在一起。
“臣等听旨。”
“此战,事关大汉兴衰,其重要不亚于高祖决战于垓下,前线所有军队,以皇甫嵩、卢植为正副统帅,御史大夫陶谦监军,河南尹张昭、博士蒋琬对接大司农荀攸,调拨全军所需军械粮草。”
“光禄勋杨修,主造功名册,博士董昭为三军主簿。”
“右路军以郭嘉为军师祭酒,左路军以诸葛亮为军师将军,中路军以周瑜为中护军,同时兼任水师副都督。”
朝廷精锐尽出。
还有没念到名字的军队里,那些各军的主将,数百上将齐聚,最令人不可忽视的是,半个朝廷都放到了前线。
算上先一步前往前线的陈宫、徐庶、沮授那些人,九卿是真的去了一半。
如今连三公都动了,用倾巢而出形容都不为过。
刘辩就差亲征。
众臣齐喝:“臣等遵旨。”
刘辩此时抬眸往殿外看,询问道:“五子军是否就位?”
懂事的小黄门立刻扯着嗓子喊:“宣张辽、徐晃、于禁、乐进、张合进殿。”
五名将领,背着光,踏入殿内,一齐单膝跪地。
“五子良将,参见。”
“并入左路军。”
“末将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