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的寒风如刀割般凛冽,韦小宝率领的使团在草原上疾驰,身后扬起滚滚烟尘。
经过连日的奔波,紫禁城的轮廓已在天边若隐若现。
韦小宝紧了紧身上的裘皮大衣,心中的紧张与期待交织成一团乱麻。
“韦香主,”
苏荃骑在马上,与韦小宝并肩而行,“我们这次带回的消息,必定能让皇上龙颜大悦。”
她的眼中闪烁着一丝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康熙满意的笑容。
韦小宝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他知道,这次漠北之行不仅成功与准噶尔部签订和平协议,还挫败了东厂余党的破坏阴谋,确实是一大功绩。
然而,他的心中却有着更深的感慨。
从反清复明的江湖人士,到如今为大清奔走四方,他的身份和立场早已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切,连他自己都感到有些恍惚,仿佛置身于梦中。
“苏姑娘,”
韦小宝轻声说道,“这几年的经历,真的让我变了个人。
以前总想着反清复明,现在却为了大清的边疆安宁四处奔波。
有时候连我自己都分不清,我是谁,我到底在做什么。”
苏荃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她轻声说道:“韦香主,你的选择,都是为了天下苍生的福祉。
无论是反清还是助清,你的初心始终是为了百姓的和平与安宁。
这,才是最难得的。”
韦小宝心中一暖,苏荃的话仿佛一缕阳光,照亮了他心中的迷茫。
他深吸一口气,将那些纷杂的思绪暂时压下,决心全身心投入到当前的任务中。
“是啊,”
他微微一笑,“不管怎样,当下的任务是回京向皇上复命。
这和平协议和漠北的稳定,都是我们此行的成果,不能有丝毫差池。”
苏荃点头称是,二人继续策马前行。
使团在官道上疾驰,沿途的风景逐渐从广袤的草原过渡到熟悉的中原大地。
韦小宝望着那逐渐清晰的紫禁城轮廓,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归属感。
数日后,使团终于抵达京城。
紫禁城的城门在朝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韦小宝与苏荃率领众人鱼贯而入。
街道两旁,百姓们对使团的归来投来好奇与敬佩的目光。
“韦香主,苏姑娘,欢迎归来!”
刚入城门,便见多隆率众侍卫已在等候。
他快步上前,抱拳说道,“皇上已在乾清宫等候多时,命我等即刻护送二位进宫复命。”
韦小宝与苏荃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紧张。
他们深知,康熙的喜怒无常,今日的复命至关重要。
“有劳多大人带路。”
韦小宝微微一笑,抱拳回应。
多隆点了点头,转身引路,一行人朝着乾清宫进。
乾清宫内,康熙已端坐龙椅之上,殿内的气氛庄严肃穆。
韦小宝与苏荃快步走进殿内,双双跪地请安。
“皇阿玛,奴才韦小宝、苏荃叩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韦小宝高声说道,声音中透着一丝兴奋与自豪。
康熙的目光如炬,扫过二人,微微颔:“小桂子、苏荃,你们终于回来了。
此次出使漠北,可还算顺利?”
韦小宝心中一紧,知道这是关键的时刻。
他从怀中取出和平协议,双手奉上:“皇阿玛,奴才不负所托,已与准噶尔部签订和平协议。
噶尔丹汗答应停止边境挑衅,并接受大清的军事援助与贸易开放条款。
同时,我们还查明了东厂余党与准噶尔部中的反叛势力勾结的事实,现已将相关人等捉拿归案。”
康熙的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他接过和平协议,仔细翻阅。
殿内的气氛瞬间轻松许多。
“小桂子,你做得很好。”
康熙的声音透着赞许,“此次出使漠北,你为大清立下了大功。”
韦小宝心中一暖,苏荃亦是松了口气。
她轻声道:“多谢皇上挂念,这都是奴婢与韦香主的分内事。”
康熙点了点头,转向多隆:“多隆,即刻安排人手,将东厂余党和准噶尔部的反叛分子押入大牢,严加审讯。”
多隆躬身领命,康熙又对韦小宝说道:“小桂子,你随朕到养心殿,我们单独谈谈。”
韦小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