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阳光洒在紫禁城的金瓦之上,韦小宝与苏荃站在东厂门外,望着厂内忙碌的景象。
多隆正在按照康熙的旨意,着手进行东厂的改革事宜。
“韦香主,这东厂改革之路,怕是不会平坦。”
苏荃望着厂内进进出出的人群,轻声说道。
韦小宝点了点头,他深知东厂多年来积弊甚深,改革必然会触动许多人的利益,遭遇阻力也在所难免。
就在这时,一名东厂的护卫急匆匆地跑了过来,脸上带着惊慌的神色:“韦大人,苏姑娘,不好了!
厂里有人暗中煽动,不愿配合改革。”
韦小宝眉头一皱,心中暗想,这东厂里果然有鳌拜余党残留的势力在作祟。
他与苏荃对视一眼,大步走进东厂。
厂内一处偏僻的院落里,十几名东厂护卫正围在一起,一名身着黑色劲装的护卫站在中间,大声说道:“多隆与鳌拜余党勾结,如今又要革除东厂权力,这分明是要断了咱们的后路。
咱们不能坐以待毙,不如趁早另寻出路。”
韦小宝与苏荃悄无声息地来到院门口,韦小宝轻咳一声,喝道:“好大的胆子!
谁在煽动闹事?”
那黑衣护卫闻声一惊,转身看见韦小宝与苏荃,脸上闪过一丝慌乱,随即强装镇定:“韦大人,苏姑娘,我等只是对东厂的改革有些担忧,并无他意。”
苏荃冷笑一声,走上前去:“担忧改革?我看你们是心怀不满,不愿交出手中的权力吧。
鳌拜余党残余势力,想要在东厂兴风作浪,门儿都没有!”
黑衣护卫听闻此言,脸色大变,挥手让其他护卫退下,自己却突然抽出腰间的匕,直奔韦小宝而来。
韦小宝早有防备,侧身躲避,同时伸手抓住黑衣护卫的手腕,用力一拧,将其摔倒在地。
“来人啊!
把这个闹事的家伙拿下!”
韦小宝大声喝道。
东厂的护卫们闻声赶来,将黑衣护卫团团围住。
“韦香主,此人名叫李文远,是东厂里的老油条了,平日里就与一些可疑之人交往密切。”
一名护卫头目上前禀报道。
韦小宝点了点头,对李文远说道:“你与鳌拜余党有勾结,快快从实招来,或许还能留你一条性命。”
李文远挣扎着想要起身,却现自己被牢牢按住,动弹不得。
他恶狠狠地瞪了韦小宝一眼,咬牙说道:“你们这些改革派,早晚不得善终!
我什么都不会说的。”
苏荃走上前,从怀中掏出一枚火折子,点燃了李文远身边的一堆柴火。
火焰熊熊燃烧起来,映照在李文远惊恐的脸上。
“你说是不说?在东厂这么多年,难道还不知道我们的手段?”
苏荃声音冷若冰霜。
李文远被火焰烤得满脸是汗,终于忍不住了:“我说,我说!
鳌拜余党这些年一直在暗中拉拢东厂的人,他们给了我们不少好处,让我们在东厂里替他们打探消息,对抗改革。
多隆大人虽然表面上与他们有些往来,但实际上一直在暗中周旋,试图摆脱他们的控制。”
韦小宝与苏荃对视一眼,这番话倒是与之前多隆的解释相互印证。
看来东厂内部的情况远比他们想象的复杂。
“带他下去,先关起来,等我们查清了再做处置。”
韦小宝吩咐道。
随后的日子里,韦小宝与苏荃在东厂内外四处奔走,明察暗访,收集鳌拜余党在东厂的活动证据。
多隆也在积极配合,他深知这次改革关乎东厂的未来,更关乎大清的稳定。
一日傍晚,韦小宝独自一人来到东厂的后花园,这里是东厂人员平时休闲之地,此刻却显得格外寂静。
他手中拿着那枚刻有“大明遗孤”
的玉佩,心中思绪纷乱。
“韦香主,在想什么呢?”
苏荃不知何时来到了他的身后。
韦小宝回过神来,将玉佩递给苏荃:“苏姑娘,这玉佩上的字样,说不定能帮我们找到多隆更多的秘密。
大明遗臣后裔,这背后肯定有不少故事。”
苏荃接过玉佩,仔细端详:“这玉佩的做工十分精致,看来多隆的家族在大明时地位不低。
或许我们可以从大明遗臣的后裔中找找线索,看看有没有人与多隆有过接触。”
韦小宝点了点头:“这个法子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