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西使东来马塔罗森的新世界(1 / 2)

平阳府的春日总是来得格外鲜活,护民所外的柳枝抽出新绿,刚开市的通商集市上,西域的羊毛毯与中原的青瓷摆件并排陈列,商贩的吆喝声、孩童的嬉笑声交织在暖风中,连空气里都飘着葡萄干与桂花糕的甜香。

陈文瀚刚与伊思玛仪敲定新一批茶叶的运输路线,便见韦小宝拽着个金碧眼的异域男子匆匆跑来,男子身着黑色天鹅绒外套,领口绣着银色花纹,手里捧着一本厚重的皮质册子,身后还跟着两名扛着铁箱的随从,与集市上的中原服饰格格不入。

“帮主!

这洋人说他叫啥‘马塔罗森’,是从‘大不列颠’来的,说要找‘东方最强的领导者’,我看他八成是来跟卡文迪抢‘最洋气’名头的!”

韦小宝边说边打量马塔罗森的外套,伸手想去摸领口的花纹,却被对方礼貌地避开。

马塔罗森上前一步,微微躬身,用生硬却流利的中原话自我介绍:“尊敬的陈帮主,我是大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使者马塔罗森,奉女王之命前来东方,希望能与贵地建立贸易往来,将东方的丝绸、瓷器与茶叶运往我们的国度,也为你们带来西方的‘新世界’——蒸汽机、钟表与科学典籍。”

他说着打开手中的册子,里面画满了复杂的机械图纸,还有船只航行的路线图,“这是我们的蒸汽船设计图,它比你们的帆船更快、更稳,能让货物在海上安全航行。”

卡文迪听闻消息赶来,看到马塔罗森手中的图纸,眼中闪过惊讶:“你来自大不列颠?我曾在神圣罗马帝国的书籍中见过这个国度,你们的航海技术与机械制造确实厉害。”

他指着图纸上的齿轮结构,“这个设计与我们的剑术杠杆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利用力学提升效率。”

马塔罗森没想到在这里能遇到懂西方技术的人,顿时来了兴致,与卡文迪凑在一起讨论起来。

陈文瀚则接过册子,仔细翻阅,图纸上的蒸汽机车、纺纱机虽看似简陋,却透着创新的巧思,而航海路线图更是详细标注了从欧洲到东方的航线,连沿途的港口与季风规律都一一列明。

“贸易往来我们欢迎,但‘新世界’的技术,还需亲眼见识才能判断。”

陈文瀚合上册子,“不如先在集市上搭建一个展示区,让百姓们看看你们的钟表与机械,也让我们了解这些技术是否真能帮到大家。”

马塔罗森欣然同意,当即让随从打开铁箱,取出一台黄铜钟表与一个小型蒸汽机模型。

钟表的指针在齿轮带动下精准转动,报时声清脆悦耳,引得百姓们围拢过来,纷纷伸手触摸,好奇地询问原理;蒸汽机模型点燃煤炭后,活塞在蒸汽推动下来回运动,竟能带动小轮子转动,连李存义都忍不住感叹:“不用人力就能动,这东西要是用来抽水、磨面,能省不少力气!”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对西方技术感兴趣。

一名老木匠皱着眉摇头:“我们的水车、水磨用了几百年,靠天靠水也能干活,这铁疙瘩又费煤炭又占地方,哪有我们的工具实用?”

旁边的农妇也附和:“钟表虽准,可我们看日头、听鸡叫也能知道时辰,花银子买这东西不值当。”

马塔罗森听到议论,脸上露出些许尴尬。

卡文迪上前解围:“任何技术都需要适应本地需求,比如这蒸汽机,若能改成用柴火代替煤炭,再缩小体积,或许就能用来灌溉农田;钟表若能做得更小巧、便宜,也能方便商贩记账。”

他转头对马塔罗森说,“东方百姓更看重实用与性价比,你们的技术若想落地,得先贴合这里的生活。”

陈文瀚也点头:“就像西域的葡萄美酒,要搭配中原的夜光杯才更受欢迎;你们的机械技术,也得融入中原的生产生活,才能真正被接受。

不如我们合作,让你的工匠与中原的能工巧匠一起改良这些技术,做出适合百姓使用的工具。”

马塔罗森茅塞顿开,当即答应下来。

接下来的几日,集市上的展示区变成了“中西工坊”

,西方工匠与中原木匠、铁匠围在一起,讨论如何改良蒸汽机——他们用陶瓷代替部分黄铜零件降低成本,用秸秆混合煤炭提高燃烧效率;钟表匠则与玉器匠人合作,将玉石镶嵌在钟表外壳上,做出既有西方精准又有东方美感的“玉面钟表”

,很快便吸引了不少商贩订购。

叶问带着女弟子来工坊参观时,正好看到工匠们改良纺纱机。

原本需要人力摇动的纺纱机,在加装了小型蒸汽机后,一次能纺出三根线,效率提升了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