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白莲教这档子事,众人也没心情继续闲聊了。
不过现在大明兵强马壮,还有一向沉稳的汤和出马,山东的白莲教翻不起太大的风浪。
这时候,朱元璋提议道:“闲来无事,要不咱出去走走?正好带各位看看咱应天府的光景,也让你们瞧瞧真君给咱大明带来的变化。”
苏秩正想见识下洪武年间的民间景象,当即笑道:“也好,我们也正想看看现在的大明到底是怎样的一副的光景。”
一行人走出玄臻观的大门,
刚来到外面,
就被眼前的景象小小震撼了一下。
道观外的山路,蜿蜒崎岖,但路上全是往山上走的百姓,密密麻麻,热闹非凡。
这些百姓大多穿着粗布衣裳,但都显得整洁干净。
有老人挑着竹篮,里面装着馒头、水果。
有妇人牵着孩子,手里攥着几炷香。
也有几个年轻人,踏着悠闲的步子,来山上踏青。
“好多人啊,当真是盛世之相!”郭守敬往前凑了两步,扶着胡须感慨道。
他在元朝看的多是人间疾苦,
大明眼前这幅和谐、充满生机的画面,自然让他无比感慨。
“那当然!”朱元璋下巴微微一抬,语气里满是得意的说道:“咱大明百姓得真君恩赐,如今活得好、吃得饱、穿得暖,手中甚至还有余钱。这一切,都是来自真君的恩赐!”
朱元璋一边给大家讲解着大明如今的情况,一边带着大家下山。
几人正走着,诸葛亮忽然停下脚步,朝着不远处望了一眼,问道:“那边怎么聚了那么多人?”
众人顺着他望着的方向看去。
只见道观西侧下方的一个空地上,围了不少百姓。
他们好奇地走过去,站在空地的上方位置往下看去,看清了空地中央的情形。
只见,空地中央摆着三张供桌。
供桌上面放着羊肉、馒头、水果、香烛等祭拜品。
供桌前跪着几个老人家,头发胡子全白,行礼的时候身体都有些颤颤巍巍的,怕是都有七八十岁的样子。
以苏秩的听力,自然能听到他们嘴里念叨的话:
“玄臻真君在上!今值孟春备耕,祈真君佑护全年五风十雨,使黍稌皆熟,瓯窭满篝。若得如愿,秋收后必以新谷为祭,岁岁来观叩谢!”
“恳请真君垂怜!愿今年雨旸协序,四时无愆。待稻谷入仓,必携香烛酒醴,来此酬谢真君恩德!”
“祈真君赐甘霖!若今年岁稔年丰,吾等必积得余资,于家中塑真君金身敬奉!”
“……”
苏秩对朱元璋等人说道:“他们,是在祈雨。”
朱元璋闻言回道:“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百姓们会这一天祭祀求雨,乞求这一年风调雨顺,让今年的庄稼有个好收成。”
眼前这几位老人,就是应天府周围的百姓们,推举出的德高望重的代表。
他们特意来到紫金山玄臻观祭拜,就是向玄臻真君祈求,希望他能显灵降下甘霖,保佑百姓今年有个好的收成。
诸葛亮听完,嘴角微微一翘,他转头看向苏秩说道:“道长,大明百姓向您求雨,此时您若能显圣降雨,不仅能解百姓之困,信众也会大增,功德值也能更加快速的积攒起来。
同时,老朱的地盘不是有白莲教闹事,对您进行诋毁和对道观进行破坏吗。
若您能在此刻显圣,大明百姓自然会明白,谁才是真正对他们好,且真实存在的仙君。
他们将会更加的拥护您,而自发去抵制白莲教的歪门邪说,助老朱削弱白莲教,甚至撅了他们的群众根基。”
“孔明先生这一石三鸟之计,实在是高啊!”岳飞忍不住由衷的感慨了一句。
马皇后也笑着接话道:“不愧是孔明先生,果然智计百出!而且百姓要是真见了真君显圣,往后日子里也会更有盼头,对朝廷也更信服。”
老朱虽然没有说话,但手上比出的大拇指,已经表达出了他对诸葛亮提议的认可。
诸葛亮太特娘的强了!
要不是规则不允许,他都想把诸葛亮留在大明,当自己的宰相算了。
苏秩闻言,心中暗忖:“目前为止,系统只明确禁止我插手人间争端,还没有禁止降雨之类的